小升初求学路何其艰辛 女孩面试10次失败

更新时间:2018-09-13 来源:小升初面试 点击:

【www.slgbzc.com--小升初面试】

,家住沙坪坝天星桥的小雨终于拿到了一中初中部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刻,一颗悬了一年的心终于落下。此前,面临小升初的小雨向10多个心仪学校投递了资料,参加了10次面谈,但都以失败告终。      “关键的6年是墨色的”      “12岁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年龄,如果问我12岁里最关键的6年是什么颜色,我认为是墨色。”这句略显悲凉的话出自一位小学生的作文。      19日晚,家住沙坪坝区天星桥的王焱宇在自己的一个微信群发了4张照片,每张照片拍的都是一页作文纸,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名字叫《12岁?6年?人生》。      在作文中,作者写到,自己的12岁里,关键的6年是墨色的。      什么是墨色的人生?作者接下来解释,墨色偏黑却又不黑,看起来捉摸不透,就像那1/12的白,与11/12的黑构成。      这篇作文的作者就是王焱宇12岁的女儿小雨。在发图片的同时,王焱宇还在群里发了一段话,“我到底是错了,真不该让你有这般苦楚。有小孩的家长,以我为戒。”      王焱宇的话,引来群里不少家长回复:“转给我幺儿看看!”“确实要引起家长重视,不然,得不偿失。”      十场考试,十场败北      昨天下午,记者在沙坪坝天星桥一个小区见到了王焱宇一家,一家人上午去一中领取了录取通知书,看起来心情不错。      为什么孩子会写这样一篇作文,为什么孩子父亲会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感慨?王焱宇说,为了让孩子小升初能够就读更好的学校,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从孩子一升上六年级开始,就陆陆续续参加不同学校的面试,十次面试,十次都失败了。而这篇作文,正是写于刚参加完一所中学的面谈后,在那段不断面试,又不断失败的日子里,孩子的内心,有希冀,有苦闷,也有不甘。      “我考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八中,知道它的难度,接着,又是第二所,第三所,第四所学校……频频没有音信。”在作文中,小雨这样写道。      重庆时报记者了解到,在写下这篇作文之前,小雨参加了9所学校的10次面谈,七中、凤鸣山中学、西大附中……      “只要知道哪里开始提交资料,就会让小雨去试试。不过,除了一所普通中学,其他学校都杳无音信。”王焱宇告诉重庆时报记者,一家人都把18号上午的育才面谈作为最后一次“上岸”机会。      “如果还是不行,就安心读家旁边的划片学校。”这是王焱宇当时的想法。      虽然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是当育才的面试结果出来时,一家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到沮丧。      剧情反转,却并不完美      6月20日,许多中学都启动了报名面谈,抱着最后试一试的想法,小雨参加了重庆一中的面谈。      “接到录取消息的时候,不敢相信,问了几次是不是乌龙。”小雨称,自己是在当天晚上收到被录取的消息的。      从母亲口中得到这个消息,小雨连问了几次,是不是名字一样,会不会搞错了。就连小雨的母亲官女士也觉得惊喜来得太过突然,再次打电话到学校确认才敢相信。      “电话里传来你绝处逢生般的喜泣,你在最后一天,扬眉吐气,超越自己。”这是20号晚上,王焱宇在朋友圈发的一条消息。      说起当时的情景,王焱宇仍然感慨,真是剧情大反转,“我小时候在一中旁边读小学,现在我女儿圆了我的梦。”      重庆时报也了解到,学校是因为孩子二胡的特长将其招入,而这,恰恰是孩子最讨厌的。      学奥数,拉二胡……12岁女孩的“求学路”      父亲:你厌恶的东西反而成就了你,怎么想?      说到前面这么多次失败,小雨的妈妈官女士认为,主要是因为不会做奥数题。      今年5月临时抱佛脚学奥数      小学5年级时,小雨学过一段时间奥数,但由于不感兴趣,学了一点皮毛也就放弃了。到六年级上学期开始面谈时,小雨看到题才发现,自己完全蒙了。      今年5月,小雨还没有收到任何一所心仪学校的通知,一家人开始着急。随后,官女士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家能够一对一辅导奥数的机构,帮女儿“临时抱佛脚”。      “24个课时收费5000元,当时都没敢给孩子爸爸说。”官女士称,孩子爸爸不赞同孩子补习奥数,但她觉得如果奥数能让孩子获得更多机会,花钱辅导一下也是值得的。      “女儿考十场,十场败北。归咎起来,不是笨,而是‘吊儿活甩’,习惯没养好。对她,也只能丢下一句,狭路相逢勇者胜,让她自己反省。”当晚,王焱宇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      对于当时的心情,小雨并没有直接回答,不过从当天写的作文中可见一二。      最终因二胡特长打动了老师      最终让孩子得以面试成功的,则是另一项父母对于小雨的特长培养——二胡。最后一场面谈中,小雨参加的是一中的艺术生面谈,一首流行与民族乐器结合的《月半小夜曲》,打动了老师。      昨天下午,记者在王焱宇家中看到,客厅一角放着几个长方体箱子,旁边放着一条方凳。每天下午,小雨做完作业,就会打开箱子,拿起二胡,坐在方凳上开始练习。六年过去了,小雨的二胡已经考过了八级。      在二胡的帮助下,小雨抓住了最后的升学机会。但是,谈起二胡,小雨的心情却是复杂的。      “一年级,一个正值孩子烂漫、憧憬、快乐的年级,我被逼着放弃了学画画的道路,去学习爸爸最喜欢的二胡。”在作文中,小雨写道,自己稀里糊涂学了一、两年二胡,实在受不了,因为不喜欢想要放弃,却遭到了家长强迫。日复一日,对二胡的感觉渐渐麻木,再后来,对二胡避之千里,甚至为了不拉二胡,拖拖拉拉,每天将作业拖到很晚才做完。      “画画的人太多了,练不出来”      孩子真的有这么厌恶二胡吗?      昨天小雨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对二胡本来没有特别的厌恶,但是因为被爸爸长期逼着学习,而且不能学想学的画画,心里对二胡反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画画的人太多了,如果练不出来,实际意义可能不大。”对于女儿的心情,王焱宇称,不是不了解,也曾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升学,就只有狠心坚持。      在小雨的眼中,王焱宇很严厉,自己有什么想法,更愿意和母亲交流,尤其是在学习二胡这件事情上,父亲的坚持让她很少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昨天,王焱宇问女儿,“你最厌恶的东西反而成就了你,你怎么想?”      小雨沉默了很久没有回答,对于这个问题,她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女儿“反思”:      我平时习惯不好,动作慢      为什么考了这么多学校,失败了这么多次,小雨也有自己想法。      “想想为什么考了这么多学校,没有一个学校要我,左想右想,我想起了一个字,慢!”小雨写道,自己在前一次面谈中,艺术成绩都通过了,却因为动作太慢,没有答完题。      重庆时报记者在小雨的作文里读到这样的话:一开始,我只是觉得失误,平时在学校成绩不错均为中上,但是,接着一所又一所,没有一所中学愿意接受我……如果给我做一张卷子多一点的时间,我也许就考上了,但时间缩短一点,我就慌了神,那又为何慢?不过是平时养成了习惯,习惯慢慢变得毫无时间观念……      小雨还在最后给自己加油:知耻而后勇,要么自甘堕落要么自强不息。字里行间,透露出不甘。      教育专家:      孩子的焦虑都是父母和家庭氛围传达      昨晚,重庆市教科院副院长王纬虹告诉重庆时报记者:孩子的焦虑都是父母带来的。孩子你的人生不是你的,而是完成父母未竟梦想。      如果家长没有思考孩子应该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头脑里只有“孩子没能到名校、未来就没有希望的”的观点,将来可能会误导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使得孩子丧失天真可爱,应有的童年。      目前教育,总体上均衡,学校的教学质量都能达到国家标准,读任何一所学校都是有希望的,不必那么悲观。      目前社会过于将名校神话,本身就是对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偏见,用过去固有的观念看待当前的教育发展。      王纬虹告诉重庆时报记者,家长强逼孩子学习的一些技能,就算考上了一中又能如何?谁不希望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家长应该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快乐起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要求,不要过于功利。”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shengchu/33745.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