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小论文精华版汇编3篇

更新时间:2023-08-22 来源:初中政治 点击:

【www.slgbzc.com--初中政治】

【篇一】初中政治小论文精华版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如下: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篇二】初中政治小论文精华版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因为中考的压力,因此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九年级的教学上。一个青年教师,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学习,尽快成长。不能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影响学生,在学生的眼中你就是他的老师。那么,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我对思想品德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1、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作为新教师,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法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尤为重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努力钻研。

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

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特别是在实施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较好的启发性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的条件:

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

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

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②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也很重要。因为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产生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动机与兴趣。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把握它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阐明教材理论知识阶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这时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前提下,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动具体形象的、又能准确反映教材理论知识的实质的实际事例进行教学。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比如,在进行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教育时,我联系到XX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重大时事政治,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视,以及这一事件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比如,在讲到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破除迷信这一知识点时,我联系到危害我国当前社会的邪教***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的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迷信思想的重大破坏作用,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倡导研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这显然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它必然要求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要能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的中心任务。思想政治课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我们可以主导学生自己去通过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列出提纲(搭起知识的支架),分析探索问题,寻求问题的最终解决,自主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和世界的意义;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我自己先行为学生理订好知识学习提纲(即知识支架),让学生带着所列问题去预习教材,并试着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带着尚未解决的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以最终解决“所有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理解和世界意义的建构。

另外,研究性地完成作业也很重要,要正确发挥作业本后面的参考答案的作用。时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都是把思想政治作业本中的参考答案直接撕掉的,这当然有一定道理。而我的做法,是保留这个参考答案,让学生根据课内、课外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试着做完作业,再行对照订正,并在错误的地方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也可以直接参考解答作完题目,但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分析清楚作答理由与过程。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效果也不错。

【篇三】初中政治小论文精华版

我从事初中思品课教学工作接近十年。回顾教学经历,有苦也有乐。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回味成功与不足。

一、依据教材,传授知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提问,有重点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疑难,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我做到:1、深刻把握教材,依据课本设计问题;2、密切联系实际,认真分析解决。教师既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分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注意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原因,探求解决途径和办法,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

二、理解掌握,及时复习训练。

教师将课本读薄,深刻把握课本,把课本放入教学的“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小环境”——教学背景中,把课本读厚,赋予课本以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我做到了:1、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问题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2、不失时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内化教学内容,深刻领会课本,读懂课本;3、及时提供时间、空间,趁热打铁,让学生尽快记忆、理解,将课本纳入心中;4、展示一定数量、质量上乘的练习题,与新课标接轨,与中考衔接,限定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参差不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习“自主、互动”六步教学法,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自己,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

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使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对每个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中学思品课;鼓励每个差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学要因教学的环境而异。不同地方的教学环境都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注重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课要扎实、高效。做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时“温故”适时“知新”防止遗忘,做实做细复习工作,建立学习备忘录,全程监控,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学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课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chuzhong/11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