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新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更新时间:2018-06-09 来源:综合资讯 点击:

【www.slgbzc.com--综合资讯】

“我为什么要读书?”家长如何正确回答孩子这个问题。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学会用“新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我为什么要读书?”孩子们在不同的年龄(6岁、8岁、12岁、15岁……)问同样一个问题意味着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关注到孩子主动提问“我为什么要读书”背后的潜台词——读书不好,或者读书的过程不快乐,或者为什么这样才是读书……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不喜欢一个老师,那这位老师的任教科目,孩子的成绩往往表现不会太好。      我们很多时候不假思索地把古人、圣人的语录当做金科玉律来执行。当我们把 “十年寒窗”和“金榜题名”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认为读书是苦的,结果是甜的,为了未来的甜,要忍受当下的苦。要把读书的过程想象成为我们是在做一笔长期的投资。      成年人会相信投资期超过十年、持有过程体验不佳、且不保证收益的投资产品吗?孩子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成年人在忽悠我。许多孩子还在坚持读书是因为孩子们一直以为自己是被栽培的“植物”,他们没有“发现”自己居然是“动物”!      我没有和古人聊过天,我大概知道的是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这是人的天赋理性。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更是非常敏感和脆弱。他们的情绪表达更直接更真切,因此,看孩子的眼睛和脸,我们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学习体验。他们对缺乏成功体验的活动会有更强的负面心理反应,如果对学习的体验越来越差,严重的就会出现厌学。      有个心理学概念叫做 “习得性无助”: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无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态。每个班上都有几个怎么都不愿努力的学生,也就是俗话说的“破罐子破摔”。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所受到的教育。      在孩童时期,我们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动机的影响可见一斑。成年人应该深度反思有什么灵丹妙药让学生相信“读书好”!      因此,我们是否要重新梳理一下我们关于读书的逻辑?      为了“一日看尽长安花”,因此小小少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基于成年人的直接经验对学生的“误导”。背后是浓厚的农业思维——春种秋收,多劳多得……把读书看做一种生产活动、看做一种投资、看做一种类线性、循环性、重复性特征显著的非复杂工作。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颠覆”时间已经由百年到十年到按照月来迭代。我们还用农业思维指引移动互联网融入血脉的学生读书。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让孩子上现代的战场,你给他“小米加步枪”!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但是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表现不理想的核心问题——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清晰。让孩子体验“数十年艰苦”的学习。孩子如何能够像成年人那样成熟地、自觉地、智慧地应对?      学习是一种拓扑形态——本质不变、内涵不变、目的不变,但是外形会变、外延会变、方法会变。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的成长(身心灵的成长)。如果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目的或者学习动力。我们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推动教与学的外在形态、教与学的外延、教与学的方法与时俱进。用“新意”激活孩子内在的发展欲望。      要激活孩子会涉及到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感情、意志与性格。      这五大要素可以概括为:      三个“特点”,即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      三个“心”,即自尊心、自信心与好胜心;三个“感”,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      三个“性”,即自制性、坚持性与独立性。      其核心作用就在于动力作用。人们的任何活动的动力,都是由相应的某种动机激发而来的,而由非智力因素转化的动机,一般地说,其影响更大、作用更积极、维持的时间也更长。比如,非智力因素本身所固有的动力。在学习或工作中,只要加强动机,激发兴趣,调动感情,就一定能够使人们的有关动机活跃起来。      今天小编和大家就分享到这,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更多内容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jiaoyuzixun/3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