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贵州省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思考【四篇】

更新时间:2023-11-02 来源:贵州 点击:

【www.slgbzc.com--贵州】

【篇一】对贵州省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贵州省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思考

城乡统筹是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二元经济的新思路,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进程中,要注意其阶段性、区域性的特点,不能不顾实际,强制性取消城乡各种制度的差别,这样不仅不能给农村有力的支持,反而会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工业基础夭折.城乡统筹的突破点是城市化,但又不能盲目推进城市化,必须将城市化的进程和产业支撑相结合,通过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以产业为依托,带动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

作 者:蒋雪梅 JIANG Xue-mei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刊 名: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7(1) 分类号:F224.33(273) 关键词:贵州   城乡统筹   区域性特点   城市化   产业支撑  

【篇二】对贵州省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思考

城乡和谐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市顺应这一趋势,强抓机遇,全面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和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强化富民举措,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市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业龙头企业30家,共带动农户8.6万户。我市与素有“世界鸭王”之称的河南华英集团联合兴建的***华英禽业有限公司已于20***年10月投产,总投资1.1亿元,是目前长江以南最大的鹅鸭加工企业。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投资2亿元在***兴建江西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计划二年内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计划投资7000万元,预计20***年底可竣工达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力推广金优463及抛秧、旱床育秧等良种良法。积极发展粮食加工转化,引进了2个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粮食深加工项目,总投资分别为1.2亿元的江西恒天实业公司和1.8亿元的金丰啤酒项目。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市林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目前,已完成外业勾图面积64.7万亩,占总面积的41.3%。二是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按省示范敬老院的标准,新、扩、改建全市所有敬老院。目前市福利中心和16个乡镇新建、扩建的敬老院全面通过质量验收。新福利中心占地5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可入住老人和婴儿300人。启动农村教育网点调整,针对我市中小学校布点散、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办学效益不高的现状,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三集中”布局调整,即“农村完小逐步向中心区集中、农村初中逐步向集镇集中、农村完中逐步向城区集中”。从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佳效益。三是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市着重抓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工程项目建设和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四是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滞后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市把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作为“全民创业,富民兴市”的重要工作来抓,完成乡村公路改造301.8公里,120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拉通20个尚未通路的行政村,完成危桥改造7座360延米。五是美化家园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围绕“群体有韵、单体有性、整体协调、个体相应、经济适用、突出特色”的目标,加速推进以旧村改造为重点的硬件设施建设,着力美化“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推进旧村改造,全市所有建制镇都完成了建设总规,平原200人以上、山区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对10个重点示范村实施了“三清”、“三改”、“三配套”,基本达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用水净化、庭院洁化和环境美化”的六化标准;对110个重点村实施了“三清”、“三改”

;对国省道、新梅高等级公路沿线173个自然村进行了环境整治;完成了1403个自然村的规划编制。全市拆除旧房和附房854幢,规划新建414幢,硬化道路和巷道2.1万米,兴建农村户用沼气池

1360

只,修建厕所45座,兴建垃圾池56只。六是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全力抓好农税改革和减负工作,认真执行免征农业税政策,严格按照“两个不折不扣”和“三个不准”的要求,全市免征农业税及附加4006万元,对每个村增加转移支付补助1万元。合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始终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进一步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整合派出所警力,集中开展严打整治、大村庄重点整治活动。加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实行110、119、112三台并轨和110处警队、交警巡逻队和派出所警力三警联动,增加治安卡点,从而增强了整体防控能力。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充分发挥维稳信息员的作用,集中开展农村不稳定因素专项排查、浙赣铁路沿线不稳定因素排查、农村用水纠纷排查等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及时解决了一批影响基层稳定的矛盾纠纷。

【篇三】对贵州省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更好地服务于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着眼于夯实基础激活力,全面优化城乡基层组织设置。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传统领域党组织主体架构正逐步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区这三大新兴领域延伸和拓展,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必然要根据各自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相对比较独立和运行协调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框架。这种组织体系框架必须体现出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目的,并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在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于此,***市着力优化农村、社区、高校、企业、“两新”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纵查字典范文网横相融、有机互补的立体式组织网络:成立市委流动党员党工委和市直“两新”组织党工委,依托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分别在北京、上海、厦门、深圳、南昌等地成立了流动党员党工委;在以地域为主、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在行政村和城市社区设立党总支,在工业园区设立党工委;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农村合作社、协会、理事会上,建在城市居民楼、商铺上,建在高校年级、班组、学生公寓里的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

着眼于优势互补双受益,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六联六互”工作机制。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不断加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乡社区党建面临着观念转变、内涵延伸和机制创新的"挑战与考验。***市深入开展以“组织联动互商、文化联乐互融、信息联享互通、人才联姻互补、服务联手互惠、爱心联献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六联六互”活动,探索出一条建立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www.的“互帮互助、共建共赢”的新路子。组织50%以上的城市社区党组织与农村(村落社区)党组织“1+1”结对子,使全市党建搭台、组织共建的力量迅速汇集,城乡联动、加快发展成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共识,促进城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交流融合;探索村企合作共赢途径,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

着眼于以城带乡促共建,强化部门包村结对帮扶。开展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创,有利于拓宽和丰富机关党建工作的内涵,是整合机关与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基于此,***市充分发挥城市党建资源优势,建立市县党员领导挂村、部门包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帮扶制度,强化实行市直部门包村“四个一”要求,即帮建一个整洁规范的村部、发展一批符合群众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化组织、培育一批农村党员经纪人等大户典型、每年开展一项促进基层和谐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挂钩的村“两委”成员与机关党员交流工作经验,邀请结对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为机关党员上课,传授做好农村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联系农村的实际向机关党支部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机关党员进一步改进作风,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解决具体问题。

着眼于城乡一体全覆盖,统筹城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前,流动党员管理基本上是由党员流出地负责,管理上没有与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对接,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党组织难以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难以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基于此,***市坚持从全局着眼,在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全面推广“四级网络本文来源:查字典范文网

fanwen.chazidian.com、纵横交错,分级负责、以纵为主,城乡一体、动态管理”模式,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在教育培训方面,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在管理监督方面,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着眼于人才互动求发展,建立城乡共建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说是人才差距。***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多措并举,努力为基层输“才”送“智”。坚持把基层作为培养党政干部的主阵地,积极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对农村党员经纪人培养的力度,以“农村党员经纪人培养工程”为载体,以提高农村党员经纪人素质和技能为目标,以搭建农村党员经纪人服务体系为支撑,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培训资源,建设一支有觉悟、懂技术、善创业的农村党员经纪人队伍。(

【篇四】对贵州省城乡统筹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不存在土地市场,土地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二元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城乡有别的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农民利益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实现国有与集体建设用地“同价、同权”的目标,在提高经济绩效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应该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入市与国家立法缺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已经客观存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以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式自发流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现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不断扩大趋势。尽管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已经在展开,但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立法仍处于空白之中。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体系,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

随着《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他省份针对本地区特点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也纷纷出台。这些地方法规的实践,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也为修订《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规和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但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仍处在地方实践阶段,要真正建立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立法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破除土地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进一步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同时维护社会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二元分割建设用地市场引发的市场失灵问题

首先,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以及国家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城市和农村土地享有不同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被用作城镇建设之前,必须先通过强制征收转到政府手里,成为国有建设用地之后方可合法转让。其次,集体土地所有者缺位导致寻租现象。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实际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处于缺位的状态,村委会在一定程度上充当集体组织“代理人”的角色,这样造成了村干部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处置权,在参与征地补偿谈判中掌握了权力寻租的条件。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几乎都与集体土地有关。村官的寻租活动,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成为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无论对维护社会公平还是提高经济效率都将造成不利影响。再其次,缺乏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由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始终处于“非正式流转”层面上。因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始终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信息不对称会影响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此可见,构建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使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不仅要对《土地管理法》进行修订,还要修改金融、税收、财政、司法等配套政策。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平台,确保集体建设用地在有形市场的指导下实现流转的渠道畅通和规范管理,是现阶段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市场的对策建议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对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热情较高,但是要形成平等高效、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诸如耕地保护和土地交易管理、土地税收征管等市场监管体系必不可少。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土地管理,是保障我国土地市场高效运行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

切实保护耕地,防范“公地的悲剧”。耕地既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又具备私人物品的特征,可称之为“准公共物品”。因此,耕地保护问题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市场作用对于耕地保护有时候起着消极的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市场失灵。从目前情况来看,首先,应该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采取措施,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层层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应实行先补后占制度。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2月31日时段全国31个省(区、市)耕地面积由10月31日的18.2603亿亩减少为18.2574亿亩,净减少29.0万亩,比上年度净减少数量下降50%,表明我国耕地保护呈现向好势头,耕地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另外,可以考虑对耕地保护行为采取补贴制度,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根据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以及耕作状况,给予补贴。补贴费用可以由地方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占用税以及相关税费中提取。

打破现行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利的限制。土地确权工作是土地交易同时也是土地收益分配的基础。笔者认为关于我国建设用地市场的确权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土地权利的种类。国家土地所有权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土地应该同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权利种类应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土地抵押权等。

二是赋予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与国有土地相同的权利,取消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出让给城镇的单位或个人用于非农建设的有关规定。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等竞争方式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通过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公开方式进行,以维护集体土地产权的完整性。

三是明确产权的工作同时要依靠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实行土地统一登记发证制度。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据已确认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确认所有权及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避免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四是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土地登记系统,各类土地登记结果应当依法进行汇交,土地登记资料可以依法公开查询。同时,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土地调查成果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依据。

完善土地税收,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过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的增值收益分配及使用、管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应该明确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的收益,应当归拥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所有;收益中集体所有部分的使用方向、用途以及使用收益分配,应该由集体成员约定,使用情况应当向集体成员公开。至于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公平。随着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的交易秩序,合理调节土地增值收益,应该通过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调节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实现帕累托改进。在借鉴国有土地税收征管

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筹的土地税收体系,将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也纳入其中,实现财富公平分配。另外,对城乡统筹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统一的土地税制,也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获得稳定财政收入的来源,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zhongkao/11793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