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农村基层体制的特色精选四篇

更新时间:2023-12-10 来源:上海 点击:

【www.slgbzc.com--上海】

上海新农村基层体制的特色1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参加了五寨县县20__年干部在线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感觉培训内容非常及时有效,针对性很强,对自己进一步服务科学发展、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很有帮助。

  相对于传统面对面式学习,“党员干部在线学台”依托网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种全新方式和大量新的内容给党员干部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当前,全省、全市大力推进转型跨越发展,阳曲县作为“太原都市圈”的“核心区”,将进入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期、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和发展要素的集聚期。面对发展机遇,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鲜活的理论知识,才能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把握大局,为服务全县科学发展,促进全县转型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武器,是新的形势下做好基层领导工作的重要法宝。学习可以促进思维创新,思维创新可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发展。在三天的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二五”规划政策与解读、廉政知识教育、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政策等内容,觉得受益匪浅,感受至深。

  二、以“改革创新、时不我待、敢于争先”的时代精神

  投入到领导岗位之中,推动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要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培育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彻底改变精神懈怠、思想消沉的工作现状,切实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能力意识、效能意识。要树立“要干就干最好、要做就做第一”的思想,明确努力方向,把差距当作潜力,把压力变为动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用先进的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武装思想,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自己从事的工作中,尽快达到一流水平。

  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新时代人民公仆形象

  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严以律已,宽以待人,防微杜渐,见微知著;要增强群众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为民造福,勤政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反映客观实际,科学决策,努力促进我县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和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之,我认为“党员干部在线学台”以生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渗透到了每个人工作和生活之中,为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搭建起了一个“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的现代化学台。

上海新农村基层体制的特色2

  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急于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不顾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分轻重缓急,草率从事,盲动蛮干。有的则把新农村建设看成出政绩的天赐良机,急于在任期内出成果。于是,就不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盲目定指标,下任务,限时间,大拆大建,大搞“政绩工程”。上述两种作法表面上使得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拔苗助长,南辕北辙,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本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农村建设的确是出政绩的好时机。而且,尽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容易引起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但正是这种急躁带来的狂热使得新农村建设走样,最终反倒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如何才能真正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如何才能真正创造出令农民群众满意的政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就必须对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决非易事。因此,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乡情出发,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长期奋斗、稳步推进的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要牢记“大跃进”的教训,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顾农民的承受能力,急躁冒进搞运动。 

  二、好高骛远,贪大求全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顾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盲目追求无法实现的目标,进行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村庄建设。于是,就乱占耕地,乱拆民房,建设别墅式的“空心村”、大广场、宽马路。有的则盲目招商引资,乱上项目,搞“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引进效益低下、能耗严重、污染严重的企业。这些做法不但脱离农村实际,造成资金浪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加重了农民负担,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由此,农村基层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地区差异性。必须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盲目跟风,克隆城市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为农村的城市化,把新农村建设当做“克隆”城市的运动。他们不顾农村的实际情况,把城市建设模式不加分析地照搬到农村,把城市建设中的弊端也扩展到农村,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新一轮破坏中国农村自然生态、历史风貌的运动。 

  农村基层干部应消除“建设新农村就是城市化”的认识误区。须知,新农村建设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再造农村。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固定模式,应立足农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新农村。应尊重自然生态,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保护农村的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体现传统风貌的村落被拆毁。要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农工商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四、大包大揽,包办代替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各级政府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干部,群众水平达不到。这种忽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低估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做法,使新农村建设出现“政府大包大揽、群众袖手旁观”、“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热、群众冷”的不利局面。这种轻视农民,把政府主导变成政府包办代替,搞强迫命令、大包大揽的做法,不仅事倍功半,甚至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反感。 

  农村基层干部应走出“单纯政府主导”的认识误区,要充分重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农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要吸取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搞运动的教训,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才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创新思路,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成功。 

  五、弄虚作假,敷衍了事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一阵风式的“***”,是上级领导的“政治诉求”,只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一两个自然村,能应付上级检查就行了。于是,就大搞形式主义,建设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样板工程”。这种敷衍了事的做法不但使新农村建设流于形式,使资源配置严重失调,而且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激化了社会矛盾,无助于农村的良性发展。 

  农村基层干部应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为民谋利的正确态度,扎扎实实地为民办实事,不做表面文章,避免新农村建设的形式化,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农工程”和“富民工程”。 

  六、嫌贫爱富,锦上添花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嫌贫爱富,优先建设“富村”,搞锦上添花的“样板工程”。他们有意选取交通便利、较为富裕的乡镇、村庄作为试点,或者偏爱种养殖大户,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将其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这种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试点上,有意堆砌出来的“盆景”式的政绩工程,不但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反而人为地在农村中扩大两极分化,使得富村越富、穷村越穷,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初衷。 

  农村基层干部要正视农村中存在的地区和人员的贫富差距,找准各自适合的发展道路。同时,要统筹安排,协调各村、各户的发展,努力缩小各村、各户间的贫富差距。必须走出嫌贫爱富、锦上添花的误区,不能只热衷于抓富村、富户的示范性,要多干雪中送炭的好事。要警惕资源过分向试点集中,优先解决贫困村、困难户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使广大农民能够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促使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七、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只是上级政府和涉农部门的事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对新农村建设缺乏热情、漠不关心,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在建设心态上,则抱着试点先行,自己先看,隔岸观火的态度。 

  农村基层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全民族的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各阶层共同的事情,所有社会成员都应该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农村基层干部身处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更是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应不分部门、不分地域,群策群力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八、畏难怕苦,悲观失望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消极对待新农村建设,片面夸大新农村建设的困难,认为农村的落后面貌无法改变,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实行税费改革后,市县财政困难,“穷财政”无力反哺“穷农村”,基层政府已无力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新农村建设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新时代的基层干部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的确,当前农村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需要国家大力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农村建设就是国家包办代替,它同样需要发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九、重物轻人,重量轻质 

  有的农村基层干部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新”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修路、建房等“硬件”建设,却忽视生产发展、制度创新、生产关系调整、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增收、民主管理、公共服务等“软件”建设,使得有的地方出现“新村旧貌”的尴尬局面。 

  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新农村贵在一个“新”字。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民群体。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修路、建房等“硬件”建设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初步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新型农民的培养、现代农业的建立、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软件”建设。其中,新型农民的培养,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又是最艰巨的、最本质的任务。为此,农村基层干部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软件”建设上,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一个良好的内在驱动机制。 

  农村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应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的贡献。 

上海新农村基层体制的特色3

  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伟大目标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保障。11月13日到15日,我有幸参加了县委组织的农村工作培训,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结合各位领导、老师的精彩授课,我体会良多,开阔眼界的同时,工作思路得到了升华,理论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为后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拥护党的领导。

  回顾历史,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发展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是党带领我们成功度过每一次艰险困境。作为农村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权威,要把上级党委和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决策部署执行好,始终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理论武装头脑,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老百姓服好务、办好事。

  二、不断强化工作作风,坚决筑牢纪律观念。

  好的工作作风推动事业发展进步,带来积极影响。基层工作很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小事情。通过学习盛泉街道纪工委书记刘丹阳讲授的《加强作风建设》培训课程,我深深的认识到,农村工作需要过硬的工作作风才能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遵守纪律规矩,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为每一位老百姓办好每一件事。同时,要加强纪律规矩学习,树立纪律红线不可逾越的红线观念,要以高度的自律自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个人工作作风。

  三、始终坚持强化学习,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

  坚持学习,是推动个人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制胜之匙,短短三天的培训,让我认识到,要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自己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一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之武装头脑,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和方式方法,坚定为人民为老百姓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二是要学习新时期农村发展战略方法,学习农村电商发展、产业建设、农村政策等知识,进一步增强本领。三是要学法懂法知法守法,通过学习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法治素养,增强在工作中依法办事,处理老百姓的纠纷等事宜时依法办事的本领。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农村基层工作人员主动担当作为,我们要发扬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兴学习之风,强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伟大目标实现。

上海新农村基层体制的特色4

  2018年,全面贯彻落实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和《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8〕7号)精神,郊区各区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切实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水平,取得新的成效。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进一步优化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治理体系

  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三农”工作,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作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并纳入基层党建责任制检查范围,研究制定督查考核量化任务指标,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工作体系。在城乡党组织中实施“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做到涉农乡镇、建制村党组织全覆盖,推进镇村长足发展。探索创新“毗邻党建”新路径,积极推动建立跨省市、扁平化、开放式的区域化党建平台,引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二、完成村“两委”集中换届,进一步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2018年,本市1539个村党组织,1561个村委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5780名,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0.5%,村党组组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占比45.2%。同时,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为契机,建立居村“两委”班子成员多部门联合审核机制,在换届中将84名不符合条件人员排除在村“两委”候选人之外,对8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干部全部进行调整,排查整治“村霸”23名,其中移送司法机关22名,党纪处分1名,切实消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完善村级民主监督,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2018年11月10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完善村级民主监督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18〕35号),提出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要形式、村务公开为重要手段的村民民主监督长效机制目标。创新村务公开工作,在崇明、青浦、金山、松江四区试点推进“阳光村务工程”,运用数字电视、移动端APP等信息手段进行村务公开,让村民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可以了解村级重大事项,拓展了村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社区警务改革,固化城郊乡村地区“一村一警”的警力配置,探索推进民警驻村工作制。深入推进乡村普法,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庭、身边的好人、新乡贤等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为农民的自觉追求。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打造上海文化品牌为契机,深入挖掘农村地区蕴含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持续推进传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开展“市民修身行动”和移风易俗活动,评选命名2016-2017年度市级文明镇79个。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力度,全面构建镇有“院”、片有“所”、村有“点”的设施网络。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地区共建设示范睦邻点800家,完成40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zhongkao/12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