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历史最后20天冲刺复习_

更新时间:2019-10-05 来源:中考历史 点击:

【www.slgbzc.com--中考历史】

">

 

  一、化繁为简,构建网络

  经过第一轮的"地毯式"复习,同学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有些同学头脑里的知识点还是零碎的、孤立的。对此,有必要化繁为简,构建网络。每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同学可以打破课本原来的框架,寻找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和中外联系,把相关的知识拉连贯、串成线,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复习将会使书本由厚到薄,建议同学们以一个单元或一本书为单位做思维导图,也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绘制时间轴等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比如八年级下册书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56年--1966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年--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至今是改革开放时期。然后理清每个阶段发生哪些大事以及所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又可以加深理解,有助于提高同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追随热点,关心时政

  历史中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中考试题中也比较关注热点问题。材料题的设置常常以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力图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要多关注重大热点事件。如:中国梦、节能、环保、边疆问题、国家统一等。周年纪念往往是历史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2014年周年纪念事件有一战爆发一百周年纪念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及第一届人大召开的六十周年纪念等。

  三、返璞归真,回归课本

  无论中考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是万题之源,离开课本的复习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历史复习前回归课本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同学们在临考前半个月,对照《能力自测》的能级要求,精读课本中的粗体字,巩固基本概念,查漏补缺。不仅局限于抓基础知识、历史事件的六要素、历史人物的事迹等,还要熟悉课本中的插图、地图、引入的史料、名人名言、文献节选。这些信手拈来,稍加改变,就能成为命题很好的材料。回归课本,熟悉课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掌握技巧,灵活运用

  近年来历史中考卷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拿到高分,除了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同学要对试卷文本进行圈点勾划,划出关键词。在做选择题时,要看时间、空间,明确答题范围。还要看肯定、否定,明确答题方向。在做材料题时,首先要关注题引,里面可能蕴含答题的有效信息;其次,关注材料内容本身,还要关注标点符号,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符号,比如分号、省略号等,材料中的关联词语以及材料的出处也不可小觑;最后,关注问题的提问角度。"根据材料一,请归纳……"与"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回答……"这两种问法的角度不一样,答题方向截然不同。还要关注分值,分值是两分的问题,提示同学答案不止一点。同学在答题的时候,除非是题目要求,否则切忌原文照抄,要用历史的语言答题,不要口语化,要简明扼要,字迹端正。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zhongkao/4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