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化提升点拨_

更新时间:2019-10-19 来源:中考历史 点击:

【www.slgbzc.com--中考历史】

">

 

  1.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①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②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③中国的工业化先天条件不足,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主要是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④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畸形。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地区分布的不平衡,集中于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而内地较少;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

  2.民国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③人民公社化(从1958年到改革开放前):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人为地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

  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改革就是要改掉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

  位,以改革促进社会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zhongkao/4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