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范文(通用11篇)

更新时间:2023-10-27 来源:初中语文 点击:

【www.slgbzc.com--初中语文】

第一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0、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7、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1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时也会吟。

第二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9、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10、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2、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3、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1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第三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一、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二、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答案:

1.略。评分: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2.思念故乡 评分:共1分。

第四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

(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案: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第五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鉴赏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强调美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方法有音韵美;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关键词:创设情境 意境美 音韵美 人性美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因此,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

一、创设情景,激发品读兴趣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像去感悟诗歌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景认知的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像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像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品析名句。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其次,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三、深入感受,再现音韵美

要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享受音韵美,培养朗诵技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应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反复吟诵。如“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要启发学生用轻读读出月下的静谧,用延长的拖音品味闲适、恬静的气氛。一开始可以有意识地读得夸张一些,其中,可以教师范读,可以自由练读,可以互读互评,可以配乐营造气氛,可以配图加强直观等等,形式不拘,力求多样。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大胆地、兴味盎然地去吟读。在多遍初读之后,让学生闭目暝想,并把所读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然后演演诗人当时的神情举止,说说诗中描绘的山川景物,谈谈脑中闪出的特写镜头,教师要珍视学生在初读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走近诗人,走近诗境。

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

四、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对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和陶冶情操起着重作用。杜牧的《江南春》处处写景:莺歌燕舞,柳绿桃红,山清水秀,酒旗春风……但诗人并未陶醉于大好的春光当中,结句通过一幅烟雨迷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深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一个“更”字写出了对老朋友分别后无限的牵挂和思念,收到了“一字千钧”的效果。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将士们为保家卫国宁愿献出宝贵生命的高尚人格气贯长虹。而《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人性美,尤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多次在诗里展现过愿为拯救苍生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情怀,而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各使苍生有环堵’(《寄柏学士林居》)的愿望来自他痛苦生活的体验,他也曾在其他诗里多次表现出推己及人的可贵精神,而这里表露的却不是为了一己的安定和幸福。为了穷苦人的幸福,他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高尚的人格美能够让学生刻骨铭心。

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第六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朱小丽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中学)

摘 要:初中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基础性学科的其中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古诗词犹如一块璀璨的宝石镶嵌其中,使得初中语文在基础性学科中更加熠熠生辉。古诗词语句多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我国古代学者知识的结晶,更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好这一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古诗词的效率和质量,将是着重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无外乎都需要四个步骤:听、说、读、写。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效果,同样也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这四步。

一、“听”与“说”

听则指的是教师在讲授一篇古诗词前,应先给学生讲解作者和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简单介绍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和这一时期有名的其他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找到并说出这篇古诗词的重点诗句和感情基调,揣摩其中的意境,做到在教师真正讲解之前学生已预习好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学生真正了解到文章的大概内容时,教师在讲解时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接受,否则就会令学生觉得突兀,难以理解。

二、“读”与“写”

在前一环节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教师应准备好下一环节,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了解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后,教师可以先示范性地朗读一遍,再找学生朗读,再分角色或段落朗读、熟读、精读,直至学生可以理解性地背诵下来。在学生信心满满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新的挑战,鼓励学生默写下来,与某句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哪些,针对自己如今的现实生活,()能不能试着也写首诗句……在实行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展开活动,如,诗词小天才、创作大赛等;也可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比比学生谁背诵的诗句多;还可以展开诗句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会让平时坐在椅子上死学硬背的学生眼前一亮,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在学过多首古诗词过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总结和归纳,有更加清晰透彻的思路,做到把知识点连成线,把线连成面,触类旁通。还要养成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语文古诗词博大精深,值得我们耐心探索和寻味,我们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相信学生学好语文古诗词也不会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田宗华。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18)。

第七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要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而要长久记忆,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必须不断“温故”,“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反对死记硬背,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则记忆内容更准确,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一方面机械记忆,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见得多应该

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课文外,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详细书写作者简介,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学会鉴赏古诗词,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第八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Z独立、随和、谦让、专业能力强,但她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她认为自己敏感、脾气差、不讨人喜欢,很自卑。她常常为得到别人表扬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但当别人夸奖她时,她又会心虚,怀疑这夸奖是不是真心的?她这些表现跟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把赏析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古人作诗常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注:通常原诗里面的字会更好)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被人们称道。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个方面都说,也可侧重某一个方面。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例: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三 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解析:这类题目不重在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此外还要准确地使用评价诗歌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等等。

1.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活,概括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让人回味无穷啊!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 情感赏析

【答题要点】

诗歌情感的赏析,在古诗欣赏题中也常常涉及。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探求在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而进行归类。

情感大致可以分为:热情奔放、抑郁忧思、昂扬激越、静穆闲适,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爱国、思乡、关心民生等。

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

无人舟自横。请阅读以下诗歌,试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

解析:1诗中哪两句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

2请说说诗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抒发了诗人静穆闲适的的情感。

第九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1、蓬生麻间,不扶自直。

2、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第十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长 歌 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 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 溪 沙】(苏轼”北宋)兰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十一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三十首

1、《观沧海》

曹操 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

辛弃疾 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7、《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逢入京使》

岑参 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2、《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4、《约客》

赵师秀 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5、《论诗》

赵翼 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6、《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9、《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0、《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1、《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3、《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野望》

王绩 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5、《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7、《黄鹤楼》

崔颢 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8、《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9、《秋词》

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0、《鲁山山行》

梅尧臣 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chuzhong/11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