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逻辑与原则让孩子有归属感与安全感

更新时间:2014-12-29 来源:家庭教育 点击:

【www.slgbzc.com--家庭教育】

给孩子安全感是家庭这个小集体的一种责任,安全感和归属感对孩子的人生无比重要!

那些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们,该如何给孩子一种暖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呢?

给孩子安全感的5逻辑与原则

◎ 不应该给孩子惧怕的感觉,畏惧和敬畏在心理上完全不同。

◎ 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勇敢,家长应该随时帮助孩子应对未知的恐惧。

◎ 不要让孩子畏惧“伦理”

◎ 孩子的哭泣最好不是因为恐惧。

◎ 孩子的恐惧情绪容易变化为其他诸如愤怒,怨愤等情绪,家长需正确引导。

《小孩子为什么怕和哭》

原则一:不应该给孩子惧怕的感觉,畏惧和敬畏在心理上完全不同。

孩子惧怕某些自己并不熟知的或事或物,可能是父母的争吵(父母的愤怒情绪让孩子一时难以接受),恶劣的天气(雷声闪电),夜晚的声音引发的联想,一些动物。有学说探寻人类起源时种族聚集的原因,种族的聚集让人均的食物不增反减,然而更多的猿人选择集体。可能的原因是心理上的变化与发展,猿人寻求一种心理依赖,所谓的归属感。家庭也是一种小集体,在家里相对于未知的社会来说,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然而有家长在引导孩子树立价值观与原则的时候,往往对孩子进行恫吓,畏惧的事情孩子可能不敢去做,但心理上的变化却是不可取的。孩子知道了世界上存在一些事物是自己无法应对的,可能对更多的未知产生恐惧。

原则二: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勇敢,家长应该随时帮助孩子应对未知的恐惧。

勇敢是什么?勇敢不是任性,挑战权威。当孩子感觉一件任务比较复杂、难以胜任的时候。勇敢的孩子可能更愿意去挑战;当孩子遇到一些未知,勇敢的孩子首先对其进行判断而不是情绪上的变化;当孩子自己的判断与决定遭到质疑的时候,可以准确判断别人的怀疑和坚持一些对的东西。

原则三:不要让孩子畏惧“伦理”

家长们总是这样的,如果道理上是亏欠的,伦理上总能补回来。“你怎么敢和你妈妈这么说话呢!”孩子对情绪的把控肯定是逐渐成熟的一个过程。我们虽然并不很强调放任孩子无法无天,但也确实不应该以传统伦理为自己树立权威。

原则四:孩子的哭泣最好不是因为恐惧。

但孩子惊慌失措或者饱受委屈,不被人理解,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反馈的时候。都会选择哭泣,但是却有很多孩子却是因为害怕而哭泣,这个时候的家长甚至是老师往往会厌恶这种无勇气的哭泣,不去矫正反而批评,“你为什么要哭呢?你做对了吗?”一系列的反问让孩子或者学生连畏惧都不敢。

原则五:孩子的恐惧情绪容易变化为其他诸如愤怒,怨愤等情绪,家长需正确引导。

孩子的恐惧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处理的话,很容易转化为其他的情绪。中医在心理上也是有建树的,情绪之间的制约转化也是存在的,所谓喜胜忧,当然单纯地转移注意力的喜胜孩子的忧愁可能也是不科学的。比如这样,一个孩子因为玩具破裂而哭泣了,家长说,我们去买个新玩具好不好?我们去吃冰激凌好不好?这仅是小的方面,放到较为重要的事情比如中考高考失利就不甚管用的,直面困难转化态度变得很重要。或者像斯嘉丽一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ertongjiaoyu/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