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德育教育案例汇编5篇

更新时间:2024-01-27 来源:全国 点击:

【www.slgbzc.com--全国】

第一篇: 全国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看到有个女孩在周记中流露出一种极度的伤感,却不愿说出原因,这非同小可!紧接着我又翻阅了同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的周记,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周记中了解到了一点情况:“老师,阿杜以为我们都不要她了,您要关心一下,劝劝她”。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班上一共有12位住校生,女孩子有6位,男孩子6位。6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宏那么难过,舍友那么着急。我必需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妥善处理。认真思考许久,我做出如下处理思路: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再找她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宏再度造成影响。

  小霞因为让她帮忙到水,宏不管,俩人闹别扭,小霞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个人都出去追她,剩下她一个人,结果造成她的误解。

  【感想】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应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人际交往。平时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因此,

  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其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今后成功地走向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关系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过程,通过这次事件我发现,一些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做为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应了解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或障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事后,我在上《羚羊木雕》的时候借机让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宿舍之内,我们该怎样做?》

  她的舍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首先要善良和富有爱心,这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只有善良和富有爱心的人最终才会是真正幸福的,当你关爱他人时,你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乐与动力。

  其次,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欺凌弱者。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能自私,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再次,要学会宽容,要拥有宽广的胸襟,不能过于敏感,不要斤斤计较。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不要在微小细节上老是影响情绪,分散精力,失去来学校学习的根本目标。

  最后,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学会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家,利用集体的温暖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那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学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

第二篇: 全国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记得初一刚刚入学时,我班有个男生小李,性格比较暴躁,态度粗鲁,稍有不合他意,他就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在班级里纪律自由涣散,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主义”,每做一件事,他认为对的,他就去做,全然不顾老师和同学的想法和感受。记得一次社会课上,我提了几个问题叫同学回答,他也把手举在那里,嘴上喊者“我会,我来回答,我来回答。”但我没有理他,他就坐在下面大吵大闹,嘴上说我会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叫我回答,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类似他这类学生班级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如果这种势头不压住的话,这对整个班级极不利。课下,我找到他同他交流,对他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记得你第一次参加学校数学竞赛就获得三等奖,同学们看到你获奖,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你感到高兴。而且你上课发言都很积极……..”聊到这里我发现他的脸上露出春天般的微笑。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话题突然一转,“但是你有没有好好想过,班级里为什么很多同学对你非常反感,你知道同学们讨厌你什么吗?”他低下头轻声地说:“可能是平时行为习惯和说脏话以及动手打人。”“你有没有冷静思考过,你为什么会这样吗?”“他摇了摇头”。然后,我跟他一一分析原因,开始时他还只是低着头,有时点点头,后来抬起头对我说:“老师,我也知道同学们讨厌我,我也想改掉这些坏习惯,可不知道为什么就做不到?”针对这一现象,我和他着手制定近期目标,并让同学和班干部对他进行监督他的行为习惯和平时言行。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当我再次找他谈话时,他对我说:“老师,你放心,今后我会改正缺点,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的。”听了他的话我感到非常高兴趁机对他有提出一些高要求,并让他自己制定一个学习上和行为习惯上计划。从那以后,他做事情比以前好多了,有时候班级里的事情能主动找我反映,在学习上有时也能帮助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和睦多了。嘴上脏话,动手打人习惯明显减少。一个半学期过去了,他现在的学习成绩在明显进步,他的行为习惯有时在班级里排名前三名。

  案例分析与反思:象小李这类学生一个班级里肯定不止一个,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好这类事情,那么这类学生在班级里可能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纪律。班级纪律是集体行动的保证,是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自我约束,对于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德育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象我班小李如果直接在课堂上对他批评,他不但不会接受而且还会更吵闹,这样的话势必会影响到班级里其他同学。为了能改变小李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我召开班干部会议商讨怎样去解决这类问题?同时我也找一些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了解情况,尽可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通过象小李这位学生成功转变过程,我觉的这三种方法比较有效:

  方法一:抓住机会多表扬。当我们批评学生的一个缺点时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使学生在情感上比较容易接受批评,我们所要教育学生效果就能达到。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方法二:开展学生互帮互助互比活动。每个班级里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关键是如何使这些不良行为学生转变过来,这对于班级的稳定是非常重要。在班级里让学生找一个学习上和行为习惯差不多的同学进行比赛,每隔一个星期进行评比,每周评选出行为习惯和学习上进步最明显前三名,对这些学生进行奖励,同时也在班级里开展“一帮一”活动和“多帮一”活动。

  方法三: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教师与家长建立共识与沟通默契后,不管对于教学活动、或教育责任的分担等方面,都能得到更有效率的配合与帮助。平时多与家长多交流探讨一些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可以从家长中了解学生优缺点,为自己以后与学生在交流时对学生多一份了解同时也能更好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了更多了解学生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学习情况,我给学生制定一份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家学习情况表,并要求家长签字和写建议。

  通过这份学习调查表,我与家长在纸上进行了交流同时也了解了学生不在校学习这段时间学习动向,以便更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相信“岁岁年年花相似,日日天天人不同”,破除心中固有的看法,每天要用新的眼光看问题。要学会用辨证的思想考虑问题,深入学生心理,研究学生心理,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类似小李的学生还很多,他们也正面临着健康成长的沟沟坎坎,需要我们鼎立相助。我们要以一颗爱学生的心态投入到学生中去,用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而爱是一切事物的润滑剂。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不但要教好书,而且也要育好人。

第三篇: 全国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1)案例及分析

  新学期,我接20-级九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他是个与众不一样的学生。他是山东人,家长在济源以收废品为生,-是个体育特长生,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的种种“恶习”。

  1.经常迟到。

  2.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要么睡觉。

  3.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有时干脆不交作业。

  4.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可能是体育生的原因,身上汗味,脚臭味比较大,平时不注意卫生,调座位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5.吃零食,垃圾直接塞在桌腿中间或扔在地上。值日生对此怨声载道。

  为了让他能够有所转变,我决定找他谈话,期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提高,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教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貌,之后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还是一切照旧,毫无长进,真是“顽固不化,屡教不改”。

  (2)教育引导过程与方法

  对于-的态度,我的心都快冷了。可是,自我身为班主任,对整个班团体负有职责,就算-是“朽木不可雕”,也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目前摆在我面前的有这样几个问题:他不想提高吗?他没有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吗?他不想做个好学生吗?

  为了弄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开始了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是引导-认识自我的错误,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渐渐取得他的信任,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渐渐地他认识到自我的错误。

  其次就是及时地表扬和肯定-的提高。有一天早上-又迟到了,我让他过来(他快走几步来到我跟前),我并没有像往常那批评他,而是笑笑拍拍他的头说“今日怎样表现这么好一叫你就跑过来了,今日也比昨日早到了几分钟,照这速度明天就不会迟到了”,他笑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之后说“我明白你练体育确实很努力,成绩也很优秀,我相信你在文化课上也能超越你自我”。

  第三步是鼓励他融入团体。为了让他能够融入团体,让同学们都能够理解他,我用小组来考核同学,把他和同学们捆绑在一齐。当他取得提高时,除了表扬以外,我还会跟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忙,异常是某某同学的帮忙等等。慢慢地有同学愿意和他坐同桌了,他也能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了。虽然他没有变成一个让任课教师都喜欢的学生,但他已经成为一个不让同学、教师厌恶的学生了!

  (3)案例反思

  经过上头的案例分析,我们能够看出这样的结论:

  (一)、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跟他们成为朋友,站到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心,交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于王勇这样特殊的学生,我蹲下来跟他说话,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认识不足,克服缺点,不断提高。

  (二)、团结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忙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教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所以,我从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到同学间的情和爱。让他感受到同学给他的帮忙和带给他的欢乐,让他在欢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到欢乐!经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王勇同学的情景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我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所以,我就改变了策略,先表扬他,让他先理解教师,然后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其实在很多时候,“后进生”和“优等生”仅有一线之差,教师只要态度正确、施教得当,再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是再厚再坚硬的冰也能把它融化,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遵守纪律、进取提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四篇: 全国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适应新课程的教改要求,有利于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运用好这一方法呢?

  一、要注意案例与举例的区别

  有人认为案例与举例相同,其实不然,虽然两者都是一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但两者有较大的区别:

  1、两者的作用不同。举例是教师讲评知识点的手段,是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如教师在讲到“爱岗敬业”时,举了李索丽的例子,学生从例子中理解了爱岗敬业的含义,但毕竟是被动地接受来的知识,老师给予的是现成的知识,学生少了主动思考的过程。而案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动地学习和思考。如同样是李素丽的例子,案例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出“爱岗敬业”的含义、要求及意义。

  2、两者的地位不同。职校德育课程的内容是以案例贯穿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围绕案例展开,因此案例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而举例则是一种单纯的论证问题的辅助手段,充其量是文中观点的一种佐证。

  3、教学的方法不同。举例是知识型教学。是为了解释社会问题和现象:而案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是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独特见解,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要注意案例的选择

  1、案例要有教育性。德育课是对职校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及国内国际形势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开展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案例贯穿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如讲“职业道德五条基本规范”,每一规范都包含三方面的问题:含义、基本要求、意义。这些内容虽然重要,但浅显易懂,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述。容易流于肤浅,缺乏趣味性,学生不爱学,这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运用案例教学。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实行案例教学,可以将课本知识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后讲出来。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一次认识与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更是一次思想教育的提升。

  2、案例要有“新颖性”。德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德性成长与其生活、社会实践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选取案例要鲜活,要贴近职校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案例内容要有具体的细节。这样的案例学生讨论起来才能真正进入情景,发现具体问题所在,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案例不切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或者内容空洞,那么学生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空泛、肤浅,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如在讲“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时,教师用“豪华生日宴与简朴过生日不同消费观念”的案例对比,让同学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互相质疑。在争论与质疑中逐步认识到了哪种消费观是积极合理的。通过这样对比、辩论,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学到经过自己思考的、活的知识,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并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创造性。

  3、案例要有“趣味性”。人常说“兴趣是智力之母”,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丧失学习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等,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引发学生的兴趣。把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趣味的知识园地,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三、要注意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设计教学方案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教学大体分四步:

  1、划分团队。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案例讨论。如何开展讨论?这里面有一个组织技巧的问题。组织得不好。可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离题千里。有的学生参与,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兴趣。为此我们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团队”,让学生给自己的团队起一个名字。同时告诉同学们每个人的发言要记入团队成绩,成绩好的团队将给予鼓励。而且,观点越深刻、越新颖。得分越高。这些措施为积极开展讨论,提高讨论效率奠定了基础。

  2、展示案例。先让同学们阅读案例,理解案例。

  3、开展讨论。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层层逼近教学重、难点。

  4、总结。整个讨论结束后。老师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一是对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各种观点进行概括总结:二是对表述中出现的逻辑性、条理性问题进行澄清和纠正。三是适当引申,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总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德育教学将变得生动、有趣。德育课堂将变成师生互动的舞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篇: 全国优秀德育教育案例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李明,11岁,是五年的学生,单亲家庭,是全校出名的老大难。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

  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三、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李明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父亲一起过,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父亲犯罪被判入狱一年,刑期服满后,他到炼铁厂成为一名临时工人。工作之余经常到邻居家打麻将,对孩子的关爱极少,孩子一旦犯错非打即骂,每次都会把孩子打到头破血流才会停手。由于父亲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接触中我发现李明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明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明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李明同学……”渐渐的,李明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通过努力,李明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由全校纪律最差的班级一路直升到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之一。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明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明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还联系到他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李明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3.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母爱,多了孤独,令李明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4.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使李明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李明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gaokao/12368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