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合集七篇)

更新时间:2023-11-27 来源:高中语文 点击:

【www.slgbzc.com--高中语文】

【篇一】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是顺应国家新课程改革之潮流应运而生的一支生力军!短短一年来,在广大作者和用户的支持下,本站以面向广大教师提供新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资源服务为宗旨,旗下三大网站已初步形成规模——

初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目前,初中站已经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大主流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提供了相关的配套资源,并在不断地更新中。

高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高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相关资源正在不断更新之中。

课件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高中主流版本教材的配套PPT精美课件。“非凡课件”是专门为初中站和高中站收费会员提供免费课件下载的专业网站。下载精美PPT课件所需的点数是免费赠送,永久有效,绝不作废。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师:先由诗与酒的关系引出:生死之交一碗酒哇;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作者今天要劝朋友喝酒了.

(师朗诵,很有感染力.)

师: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情感?

生:怀才不遇.

生:愤慨.

师:让我们进入诗歌体会情感.这里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激起共鸣,二是要找出情感语言,三是要找出意象语言.大家看诗歌的前四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悲.

师:看到这四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生:我感到时光的流逝.

师:这里用了比兴的手法.君不见用了两次呼告强调悲.大家运用想象来理解很好.

(生齐读前四句)

师:读人生得意......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欢,乐.

师:从拿几个字可以看出暂且为乐的情感?

生:且.

师:如果背诵这几句采用什么方法?划成三节来背.哪一句难背?是不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大家可以想象着杀牛羊上桌的美味来背.

师:看下片怎样劝酒?语气要亲切,岑夫子丹丘生都要连读.在谁家喝酒?

生:在丹丘生家.

师既然如此,李白就是反客为主,显出豪放狂达之意.(板书:狂)

(文字显示: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鳕.)

师:情感字眼是什么?

生:寂寞,欢鳕.

师:皆寂寞仅指权贵吗?

生:还有李白.

师:他只愿意长醉吗?只有饮者才留其名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情感?

生:愤

(师板书:愤)

师:仔细体会愤的情感.(生齐读钟鼓馔玉何足贵......)

师:这里的背诵思路是藐视权贵----皆寂寞----陈王的例子.

师:劝酒辞完了吗?

(多媒体文字画面:李白将进酒图)

师:指着画面引导学生看图背诵(看图成诵方法的学习)

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什么是万古愁?

生:因为是古来圣贤.

(:屈原,孔子,韩愈...我们看,李白端起酒杯,怀着古来圣贤都有的愁思.这里万古愁也写出了另外一点是什么?

师:他愁思的深长.

(师板书:愁)

师:我们现在来总体把握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悲人生易逝

欢怀才不遇

狂蔑视权贵

师:回顾诗歌的情感,端起李白人生易逝,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情感.

师:回到局部进行探究思考: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回.为什么要选择黄河这个意象呢?因为它离丹丘生家最近.

2:与酒有渊源的文人很多,李白为什么独选择了陈思王曹植的例子?

生:因为天下才十斗,他独自占八斗.

3,哪一句激励世人奋发向上,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尘而依然大放光彩?

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何等自信!

师:我们归纳诗歌的写作手法

1,风格特点豪放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3,表现方式比兴时空结合夸张呼告用典

4,语言特点七言为主

师: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了解背景品味诗歌......

师:我们来解读什么是愁.

总体评价:一个字---实.课堂的总体设计紧紧扣住文章的内容;以传授学习诗歌的方法,传授背诵诗歌的方法为主线,当堂学生基本能够背诵.对内容的解读扣住诗歌的感情线索,确实是抓住了诗歌学习的内核.

建议:对内容和思想的解读再深刻些,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

咬文嚼字

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师:朱光潜,是……

(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

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

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五个例子)

师:角度一样吗?

(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

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

例子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增减字数)

例子三韩愈推敲(品味谴词)

例子四苏轼“小团月”诗(生发联想)

例子五套版反应

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

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师:空缺了一个什么字?

生:“一”字。因为前面说“孤根”,而且显出是早梅。

生:“连”字。与“万木冻欲折”形成前后对比,非常显眼。

生:“几”字。

生:“独”字。与“孤”字照应,与“深”字相对。

师:是“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师:大家看台下的与会老师,他们风尘仆仆来到我们这里。作为郑州的"主人,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请说一段欢迎辞,要感情真挚,表达得体。

生:我们与大家有缘分。佛家语,前生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大家让我们很感动,希望我们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老师们掌声雷动)

生:恁中俺也中。(掌声)

师:他们的发言简短而自信。

师: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品味学习语言非常难忘。但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品美好汉语,过美好人生!

总体评价:

整体设计比较紧凑.思路清晰:以关于“咬文嚼字”的名句导入----介绍作者朱光潜和学习目标----解题,对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局部分析----对课文的例子进行推敲的练***--进行拓展练***--让学生结合现场的情况说欢迎辞.值得借鉴的是: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例子的不同的表现角度;2,课堂上诗的填字练习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展开了想象和思维,发言很有质量,使咬文嚼字”落到了实处,切实完成了教学的目标;3,课堂结尾学生的现场致欢迎辞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确实抓住了学生喜欢表现的天性,学生的发言都是比较得体的.台下的老师都为他们热烈鼓掌,可以说,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实现了老师,学生,文本,观众四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1,老师让“推派”和“敲派”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的呼喊,不适合有一定内涵的高中生,有些浅了;2,关于推敲的推敲,学生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新意,他们说的话基本上课文中的原话.因为课文中对这个典故的分析已经非常到位,学生在见解上基本不可能有新的突破,所以这个环节有些多余.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语文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它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应该肯定的。

【篇二】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课文分析

诗句点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体现作者感情的字眼是什么?

作者悲的是什么?

人生易逝、生命短暂、青春不再

作者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悲情?

比兴、夸张(空间、时间)、比喻悲诗句点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支撑他痛饮狂歌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自信体现作者感情的字眼?

这种欢乐能长久吗?

且为乐:暂且作乐悲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诗句点读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作者的感情至此有了什么变化?悲欢狂诗句点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那么多的贤者作者为什么单举曹植?

曹植才高八斗,却不被重用,与作者遭遇相似。

这一部分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集中体现作者愤激之情的是哪一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基调、主旨句)悲欢狂愤

诗句点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作者销的是万古愁呢?

代所有圣贤者销愁,表现了

愁思的悠长深广。悲欢狂愤愁悲欢狂愤愁豪 放人生易逝

蔑视权贵

怀才不遇

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

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杜甫曾说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内容上:同:都表现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

由的追求。 “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的来说前者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愤

激中略见低沉。

表现形式上不同:后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月下独酌襄阳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前2句从空间夸张,写黄河的气势不可挡,又不可回。后2句从时间夸张,悲叹人生短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诗人政治不得意,朋友相聚乃是人生快事。此6句貌似消极,实是从侧面透露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精神。

(悲:景象悲壮------人生悲凉:境界阔大,气势宏伟)

(欢:人生得意---痛饮高歌:洒脱自信,豪气冲天)

3.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反客为主劝酒,说明李白的狂 放不羁,洒脱狂傲的性格。同时,短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5.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诗人借古人的寂寞来表现自己的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表现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也表现他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厌弃。

7.以名贵的“五花马”与”千金裘”换美酒,以”呼儿”和”与尔”的大口气将宾作主,浪漫主义色彩极浓,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万古愁”与首句’悲白发”呼应。

(愤:个人蔑视------深广忧愤:豪情万丈,悲壮不伤)

(狂:贵物换酒-------同消古愁:狂傲不羁,慷慨坦率)

【篇三】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教学目的

一、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

二、体会作品开合自如的章法和说理的手法;指导学生有意模仿,进行写作。

三、指导学生学习文中对事物的分析方法,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讲授: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分析作品;

第三课时,指导背诵,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设想

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理解课文的难度较先秦散文小,打算采用以朗读带动文意疏通,以背诵带动对作品鉴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概听说过弱肉强食这一成语吧,在自然界这似乎是一条法则,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会被打破。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国力还是那样的不可一世,一场农民战争就打破了开国者千秋万代的梦想,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为我们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

二、作者简介

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他的赋作趋向散文化,所以有开汉赋之先声者之称。作品有《过秦论》、《鹏鸟赋》、《吊屈原赋》等。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依据朗读节奏推知意群,进而理解词句意义。

2.学生自读课文。逐段让学生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点拨学生猜度词义,并将重点词语形成板书。

3.学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义基础上朗读课文,通过纠正学生朗读节奏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检查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掌握。

4.指导学生在笔记上总结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重点文言句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把握本文的大意,现在我们一起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二、分析文章构思精巧

提问:文章题目为过秦论,在文章中真正指责秦之过的文字有多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作品内容?

明确:只有全文最后一句。

(第二问学生不易答出,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提问: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秦国与九国实力比较,陈涉与九国贤士、谋臣比较。秦国实力不比九国联合起来的实力大,但秦统一了中国,陈涉的实力不能与九国君臣相提并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学习现代文阅读时讲到的理清思路的方法,理清本文的思路。思考作者结构安排的独具匠心之处。

明确:秦的逐步强大秦统一中国为巩固政权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文章第一段叙秦之兴,第二段叙秦之亡,这两段的史料叙述占了绝大部分篇幅,作者却丝毫没有议论。但事实胜于雄辩,经过这两段生动的记述,读者对秦的盛世转瞬即逝景况已深深印在脑中,对秦灭亡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引起,而是内因导致已有认识,只是还未明确,此时作者将论点摆出,自然令读者信服。所以金圣叹说: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之语,便断尽此通篇文字。这足见文章构思精巧。

三、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体会课文的主题思想

主要侧重在对感情、声调、课文整体节奏方面的朗读指导。

四、指导学生体会文章开合自如的章法和说理的手法

可提两个提示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1.本文是一篇论说文,但记叙多于议论,这样安排内容是否得当,理由是什么?

2.作者在写作本文时,应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指导背诵

指导学生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了解后三段段与段间的关系,进而理清这三段的写作思路,方便背诵。

注意语言特点、句式特点,准确背诵。

二、介绍《阿房宫赋》,比较阅读,加强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比较阅读的目的在于品味两文在辞采上的不同,更好地体会西汉散文的特点。

三、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完成课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篇四】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

1、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一遍的,我来给大家范读一遍,注意字音和断句。

2、大家尝试来自由读一读。我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三、情感分析

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那么,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明确:悲、欢、愁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除此之外,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很深,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这句话和白发有什么关联?(朝、暮,速度之快,都是极尽夸张的手法),先言黄河再说白发,这种艺术方式我们在《诗经》里面接触过。(比兴)

③这两句都运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之一,看看这篇诗文中还有哪里有夸张?

“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3、言归正传。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一下。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

②悲又何益?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将进酒,乘大白”那就是必须的了.

③因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和不为金钱所驱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豪迈,于是有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举动了。

4、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5、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①翻译这六句话:荣华富贵算不了什么,只愿一醉方休不想事啊。自古圣贤都以饮酒排谴苦闷,他们喝酒喝出了名。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哪,不也是喝酒喝出了名吗?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跟“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些“圣贤”都是抱利器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这两句,也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诗人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逃于酒乡。

④“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 将狂豪的曹植与自己相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

6、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你做东的元丹丘为啥说钱不够,经须沽取对君酌,待会儿用我那匹好马,还有价值千金的皮袄去当酒来,与你们一起忘却那亘古不尽的忧愁。

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 “万古愁”一语才能表现愁的深广。

四、课堂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使然,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积极的内容。

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再把诗文齐读一遍,带着感情的齐读。

2、我们来听听武汉的京剧家关栋天的吟咏,看看和他吟咏的诗句中有哪些你觉得很好,有哪些不足。(pps)

附录:板书设计 将 进 酒 李白

悲伤——欢乐——激愤——狂放

【篇五】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所从来: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3.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译。

(三)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2.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 美,你看 。”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3.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4.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总结: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2)有人说陶渊明的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2.拓展延伸,深化课堂

学生联系现在的生活现实,谈谈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老师适时补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数据资料,让学生体会和平安定的生活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

六、小结作业

作业:背诵全文。

七、板书设计

【篇六】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师:诗歌是文学之母、语言的珍珠,而我国是诗的国度,有“诗国”之称,请问什么朝代诗歌达到了顶峰?

生:唐朝。

师:没错。在唐朝的“诗峰”上有两棵挺立的青松,一棵是现实主义,其代表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另一棵是——?

生:浪漫主义。

师:其代表是——?

生:李白。

师:李白被誉为“诗仙”(板书),他还有另一个雅称,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请齐读——(生读)。李白又被称为是“酒仙”(板书)。现在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板书课题,“酒”字呈酒坛状)。“酒是陈的香”,这坛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我们读后,肯定会满口生香,陶醉于中,下面我们先来“朗读”(板书)这首诗,要求读准、读顺、读懂。下面请借助课末注释自由读一遍。(学生自由读)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音不准。

生:太差了……

师:我个人倒认为他读得还是不错的,因为他是第一位第一次读这首诗,以前没有学过这首诗,现在第一次读能读到这样的水平,应该说还是差强人意的。(生笑)

师:不过刚才有同学提出意见了,(问学生)你认为读音不准的地方是哪些?

生:“将进酒”的“将”字……

(师生共同纠正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读音)

师:(面对一生)你指出了同学读音的错误,那现在就请你来读一遍这首诗。

(生读)

师:不错。比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流利了。不过还有没有读音的问题呢?

生:有。

师:哪个?

(师生共同指出刚才那位同学在读音上的错误。)

师: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这首诗。朗读首先要读准,然后读顺。下面听老师来朗读一遍。(老师朗读,学生听完后热烈鼓掌。)

师:下面同学们齐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那么好的“美酒”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写于天宝十年。

师:对,也就是公元752年,距离现在已经1200多年了。同学们知道酒是怎么样的最香?

生:陈年的酒最香。

师:对,酒是陈的香,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你不品一品、尝一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沁人心脾的香醇。下面我们转入“品读”(板书),慢慢品味这坛美酒。先来品尝这坛美酒的上半部分。请男同学齐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节。

师:好。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了这句之后在你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师:不错。黄河的水好象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同学们读的时候的眼神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

生:时光的流逝

师:诗人接下来就写到这一方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想想,诗人为何悲?悲什么?请大家踊跃发言

生:李白怀才不遇, 青春就这样浪费了。

师:对。李白怀才不遇,青春不在而壮志难酬,功业未成,所以悲从中来。

师:其他同学再来说说,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

生:(默然)

师:同学们现在正在进行唐诗宋词研究,对诗词应该有很多话说。这首诗没有选入大家的现在所用的教材,现在我们学这首诗等于开启一坛陈封千年的美酒,好酒共品尝,大家来品,要品出其中香醇美滋味。(鼓励的口气说)大家说说他为何而悲?

生:(默然)

师: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有远大抱负,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在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

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这是他第一次进京。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是唐玄宗召他进京,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蜀道难》,最后一句是——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这是他第二次进京,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那这悲就容易理解了,这悲就是——

生:抱负不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

师:对。李白悲的是壮志难酬,而现在青春不在了,美好的时光流逝了,头上已经满是银发。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首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师:大家看第二节。刚才说了悲从中来,壮志难酬,而且慨叹人生苦短。人生苦短怎么办?何不及时行乐?所以李白接着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么这个“必有用”说明这时他没有被重用。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李白得意了吗?

生:没有。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师:那么这个“欢”是什么样的“欢”?

生: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

师:李白的情感是这样变化的:由“悲”转向“欢”(板书后小结)。

师:我们品尝了酒的上半部分。接下来我们来品尝剩下的半坛酒。男同学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小节,全班同学读第三小节。

(生按老师的要求齐读)

师:读得不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劝酒。“将进酒”其实是劝酒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后面是冒号说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劝酒辞。

师:我们着重看看这劝酒辞。“钟鼓馔玉不足贵”,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陆续发表意见)

师:“钟鼓馔玉”是什么意思?

生: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师:这代表哪类人?

生:权贵们。

师:谁来说说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蔑视权贵。

师:说得很好。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是李白。课前说了,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更何况这些大官们?李白的狂傲不羁大家是知道的.,有很多故事都是说李白玩弄权贵于股掌的。诸如让高力士脱靴、叫杨贵妃研墨等,这就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大家能否列举古代的一些“圣贤”?

生:孔子、孟子、贾谊……

师:这些人都很寂寞,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怀才不遇。

师:没错,也就是说,至高至上如孔子、孟子他们都得不到重用,洪钟毁弃,自己从中也得到某些慰藉。李白是看清了统治者的本质的,不重用人才。所以李白是“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什么不愿醒?

生:因为他憎恨世事,对现实不满。所以李白只好逃到酒乡里去,不满现实,喝醉不愿醒来。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看“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句。那么多古代圣贤中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陈王呢?陈王是谁?

生:曹植。

师: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曹植呢?

生:因为曹植很有才华,而且好喝酒。

师:小学我们学过曹植的《七步诗》,“煮豆——

生:(接着齐背)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曹植很有才能,但是他——

生:受到他哥哥的迫害,同样怀才不遇。

师:因此李白在这里列举曹植是自比自况,曹植也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大家知道曹植才高八斗,那么有才能的人同样受到迫害,同样的怀才不遇,同样的壮志难酬。第三小节在情感上是——

生:愤慨

师:对。作者是“愤激”的(板书)。那这种情感发展到后来是怎样的?我们看最后一节。

师:在这最后一节里,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白是什么的样子?

生:喝醉了。

师:对。他在这时发出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呼叫。可见李白此时的情感达到“狂傲”(板书)的地步。那么这“狂”其实就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集中体现。李白此时是发狂吟了。(板书连线)这是这首诗的情感:先是悲,然后是欢,继之是愤,随后是狂。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诗情跌宕多姿。诗的最后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吟。那这“愁”为什么是“万古愁”?(生默然)

师:因为这“愁”不只是古代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万古”使得这“愁”的内涵显得更加深广。(师小结)

师:整坛美酒同学们已经喝完了。同学们现在有没有醉意?怎样的醉呢?

生:是沉醉,是陶醉,陶醉在诗意当中。

师:既然大家“醉”了,下面趁着这醉意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板书)。这诵读就是古人说的吟诵。吟诵就是根据诗的情感来吟诵。下面同学们来吟诵这首诗,吟诵时要注意节奏、重音、快慢、强弱,要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让几位同学诵读)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读得还算不错,但还没有达到诵读、吟诵的层次。注意要“披文而入情”,做到心与李白共鸣,思与李白共舞,身与李白共醉,要读得有“醉”意、“狂”味,也就是“吾将醉兮发狂吟”,下面我来试着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热烈鼓掌)

(师诵读讫,鼓励学生踊跃吟诵,学生一边诵读,师生一边共同点评)

师:最后同学们一起背诵这首诗。(下课)

[教学后记]

古诗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诵,古代文人墨客“情动而辞发”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读者就要“披文而入情”走进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诗的情感、气魄、层次、节奏等,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听出来的,品味出来的。这节课,我用朗诵贯穿始终,我打破一开始就由教师激情范读的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朗读”,待读准、读顺、读懂后,再“品读”,赏析诗歌内容,最后“诵读”,水到渠成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加以吟诵。整节课,力图使学生沉浸在高雅的审美愉悦当中,受到美的教育、熏陶,认识汉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热爱母语。

由于学生基础原因,又是借班上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默契不够,影响了教学流程的通畅,一开头的引课嫌略长,可压缩些时间用于最后一个环节“诵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狂吟”诵此诗。

【篇七】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gaozhong/12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