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压岁钱的由来

更新时间:2018-06-30 来源:小学语文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语文】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压岁钱的由来,供大家学习!      压岁钱,是过年时长辈赐给小孩子的红包。是啊,“压”是什么意思呢?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古代的“年”说起。      现在的“年”,是一个快乐的节日,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穿新衣,家人团圆,一起吃年夜饭,等等,其乐融融,是一年最让人期待的日子。不过在古代,“年”的含义并非都如此。      年,甲骨文作,象结穗的禾谷,本义是禾谷成熟。《说文》:“年,谷熟也。”在上古时代,祈求丰收,也称“年”。《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祖”,郑玄注:“祈年,祈丰年也。”“田祖”即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始耕田者”。古人重祭祀,“祈年”的方式当然就是祭祀“田祖”的活动。祭祀时,少不了酒肉之类的祭品,而祭祀结束了,祭品大家是要一起分食的。过年吃年夜饭,大鱼大肉,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上古时代,人们看天吃饭,对旱涝虫害等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现象没有科学认识,常把禾谷歉收归咎于“疫疬之鬼”的为害之举。因此,在“祈年”的祭祀活动中,除了“祈福”以外,“禳灾”也是重要目的。“禳灾”即禳除灾害。“过年”也叫“除夕”,一直有学者认为,“除夕”之“除”,就是“禳除灾害”之义。      在历代的年节活动中,习俗因循变化,各有千秋,但“祈福”和“禳灾”一直是其中的两大主题,这从未变过。      放鞭炮、贴对联,原本的目的就是“禳灾”。汉代《神异经》中说,有一个被称作“山臊”的鬼怪,长得像人一样,如果被它侵害就会生病。于是人们便把竹子放在火堆里烧,用竹子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吓唬山臊,让它远离人们。后来,逐渐演变成过年时放鞭炮的习俗。贴春联起源于贴桃符。相传大海中有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树枝的东北面叫鬼门,鬼怪由此进出。树上有两位神人:神荼、郁垒。发现害人的恶鬼,神荼、郁垒便绑着去喂老虎。后来人们把画有神荼、郁垒的桃木板,挂在大门上以压邪,此曰“桃符”。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写联语。这样,桃符就逐渐演变成春联了。《燕京岁时记》:“春联者,即桃符也。”      据典籍记载,过去人们在除夕时,常用彩绳穿钱,置于床脚,以压邪魅,谓之压岁钱。压,即镇。后来,长辈赐给小孩子的钱,也称压岁钱,最初应该也有辟邪之义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到这,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用,更多内容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3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