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的课堂只会要学生变成不会思考的人

更新时间:2018-03-25 来源:暑假资讯 点击:

【www.slgbzc.com--暑假资讯】

中国式教育的课堂永远都会比较“平静”。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没有问题”的课堂只会要学生变成不会思考的人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近日,一位英国外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中国,刚入校的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并且希望老师可以直接告诉答案,我不喜欢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经过至少12年的应试教育后,“很多学生像杯里结冰的水,已经装不下东西了,所以我第一年做的事情就是去融化这杯冰”。(7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在中国课堂上,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听明白了吗?”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这节课也就万事大吉了。“没有问题”正是中国教师苦苦追求的课堂教学最佳效果。     但是,问题意识的缺乏导致了中国学生创新精神的匮乏,出现了中国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金牌却面对评委时提不出问题的现象。新世纪以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一直让国人困惑和纠结。究其根源,重知识传承而轻创新思维的传统教育导致我们的学生成为不会思考的人。     1998年底,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公开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很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教室内立即掌声雷动。可是5位美国客人却无动于衷。第二天,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却出乎意料: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应是当前中国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叫“学贵有疑”,问题是探究与创新的导火线。问题由谁提出,提出什么问题以及怎样提出,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差别,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上述案例中,问题来源于教师,学生只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学生不是问题的拥有者,其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大打折扣。从本质上看,这种教学仍难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窠臼。而只有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拥有者,其学习探究的问题是学生渴求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生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入手,摒弃以知识为中心、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和标准答案的传统观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对教材提出疑问,对作者的观点提出批评,对教师的答案说“不”。一言以蔽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应是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jiaoyuzixun/2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