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心理学原则

更新时间:2015-10-25 来源:小学数学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数学】

一、 心理逻辑原则;指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数学知识的结构性、严密性与学生思维活动的连贯性、有序性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合理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思维的连贯性指学生思维过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思维的有序性,就是指学生思维过程具有严格的顺序,沿着一系列台阶展开思维活动,去思考一系列问题。      贯彻要求:      1、在整体上掌握数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逻辑原则,理顺所教知识的内在结构,以及蕴涵的思想方法线索,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教师是否驾驭了教材,一看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准确程度,二看教学思路的清晰程度。      2、按照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和有序性组织教学。      3、研究并运用小学数学中的逻辑推理      贯彻心理逻辑原则,要求教师研究并应用小学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而推理合乎逻辑又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面向最近发展区原则:      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已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体现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面向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高速度的发展成为可能。      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指学生数学认识的最近发展区。      贯彻要求:      1、教师要掌握儿童的数学现有发展水平,即把握住儿童的数学认知结构状况,以便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3、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特别是变式题。      4、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必须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促进迁移原则:指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巩固、掌握,从而顺利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数学能力。      由于迁移是已有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的复活,并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参与新联系的建立或旧联系的重组,从而使已有的联系得到扩充和发展,所以迁移规律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规律。      贯彻要求:      1、  善于为形成迁移创造条件      迁移的形成,总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牢固,越有利于迁移,智力活动的水平越高,学习的迁移越顺利。      2、 掌握知识的逻辑结构以促进迁移的形成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儿童的思维能力习惯于依附动作,情景和过程朝一定方向逐步展开,形成一种过程联想。因此,把学习内容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在先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关内容的主要学习过程,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促进学习的迁移。      3、 善于预防负迁移的产生      教学内容既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又有相互区别的一面利用相互联系的一面,可以产生正迁移;利用相互区别的一面,可以防止负迁移。      四、积极思维原则: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创造诱发积极思考的条件,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从而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直指导下的探究发现的过程,所以印发学生积极思维是顺利地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      贯彻要求:      1、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标志,一看教师是否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二看教学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2、掌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      3、善于创设思维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创设“愤”‘悱“的思维情境,给学生提供富有知识内容的生动题材,启动心扉,并且寓思维训练于其中。      五、激发兴趣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学生力求认知、探求某种事物且渴望接近、了解这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对此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自觉地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人的兴趣因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指的是事物或行动本身及其最近结果的兴趣,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行动的目的、意义和最后结果的兴趣,是随意注意的有力支撑。      贯彻要求:      1、 善于启迪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因的总和。它是驱使学生去达到学习目的的内部动力。      2、 善于以新引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比对旧事物的兴趣要浓厚得多。      3、善于以疑引趣。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从疑问开始。课堂教学中,及时提出适当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习的兴趣。      4、 善于以活引趣。小学生天性好动,学习兴趣往往被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所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以活激趣。      5、多开展游戏性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形式新颖、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可以调节精神,唤起兴趣。      6、 善于穿插助兴激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几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题,可以助长思考,激发思维。      六、突出变式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空间图形或数量关系恰当的变换呈现形式,使其本质属性保恒在,非本质属性受到限制,以便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和法则的实质,从而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      变式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主要的特殊属性,概括出事物一般属性的思维方式,运用变式于教学称为变式教学。空间图形的变式称为变式图形。      贯彻要求;      1、              善于显示变图形和标准图形的对比性。      2、              注意在变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注意在变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