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范文(通用7篇)

更新时间:2023-11-04 来源:高中语文 点击:

【www.slgbzc.com--高中语文】

【篇一】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一、教材分析:《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领会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让学生明白饮酒其意不在酒,而在于书法作者的.蔑视荣华的愤激之情 。

二、设计理念: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多读是学习古诗领略其旨的好办法。范读与自渎相结合也 是学习古文的必经途径。新课改再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次课想要再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提问来解决以上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故采用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选择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四、导语 设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看他来了!

〈一〉初步感知

1、分小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并推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

2、提出自己或同学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会失去重点,所以老师必须有所挑选. )

〈二〉再度感知 由各组所推选的同学各读一遍,老师做出点评。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也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

〈三〉老师把挑选的问题投影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问题大致如下:

1、诗文的前两句在本文中有什麽作用? (设计意图:本文开头两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要读懂此诗,必要先体味这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麽? (设计意图:只有很好的把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对全诗做深入的理解。体味李白在狂傲,放荡不羁,狂喝豪饮下那颗愁苦的心。做到知人论世。)

3、诗的主旨句是什麽,如何理解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题的设置,要学生了解李白写此诗的目的,他要表抒的情怀。一定要学生明白品诗要知人论世,方能知其中真滋味。) 四 课后拓展训练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 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表述出来。

【篇二】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师:诗歌是文学之母、语言的珍珠,而我国是诗的国度,有“诗国”之称,请问什么朝代诗歌达到了顶峰?

生:唐朝。

师:没错。在唐朝的“诗峰”上有两棵挺立的青松,一棵是现实主义,其代表是有“诗圣”之称的杜甫,另一棵是——?

生:浪漫主义。

师:其代表是——?

生:李白。

师:李白被誉为“诗仙”(板书),他还有另一个雅称,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诗: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请齐读——(生读)。李白又被称为是“酒仙”(板书)。现在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板书课题,“酒”字呈酒坛状)。“酒是陈的香”,这坛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我们读后,肯定会满口生香,陶醉于中,下面我们先来“朗读”(板书)这首诗,要求读准、读顺、读懂。下面请借助课末注释自由读一遍。(学生自由读)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大家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音不准。

生:太差了……

师:我个人倒认为他读得还是不错的,因为他是第一位第一次读这首诗,以前没有学过这首诗,现在第一次读能读到这样的水平,应该说还是差强人意的。(生笑)

师:不过刚才有同学提出意见了,(问学生)你认为读音不准的地方是哪些?

生:“将进酒”的“将”字……

(师生共同纠正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读音)

师:(面对一生)你指出了同学读音的错误,那现在就请你来读一遍这首诗。

(生读)

师:不错。比刚才那位同学读得流利了。不过还有没有读音的问题呢?

生:有。

师:哪个?

(师生共同指出刚才那位同学在读音上的错误。)

师: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这首诗。朗读首先要读准,然后读顺。下面听老师来朗读一遍。(老师朗读,学生听完后热烈鼓掌。)

师:下面同学们齐读一遍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读得不错。那么好的“美酒”诗写于什么时候?

生:写于天宝十年。

师:对,也就是公元752年,距离现在已经1200多年了。同学们知道酒是怎么样的最香?

生:陈年的酒最香。

师:对,酒是陈的香,窖藏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美酒,你不品一品、尝一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沁人心脾的香醇。下面我们转入“品读”(板书),慢慢品味这坛美酒。先来品尝这坛美酒的上半部分。请男同学齐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节。

师:好。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看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了这句之后在你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师:不错。黄河的水好象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同学们读的时候的眼神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我们知道,自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

生:时光的流逝

师:诗人接下来就写到这一方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想想,诗人为何悲?悲什么?请大家踊跃发言

生:李白怀才不遇, 青春就这样浪费了。

师:对。李白怀才不遇,青春不在而壮志难酬,功业未成,所以悲从中来。

师:其他同学再来说说,多角度来阐述为何而“悲”,可以从李白的经历、抱负等等方面来谈谈。

生:(默然)

师:同学们现在正在进行唐诗宋词研究,对诗词应该有很多话说。这首诗没有选入大家的现在所用的教材,现在我们学这首诗等于开启一坛陈封千年的美酒,好酒共品尝,大家来品,要品出其中香醇美滋味。(鼓励的口气说)大家说说他为何而悲?

生:(默然)

师:同学们都知道李白有远大抱负,有“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壮志,他在30岁时第一次到长安,但是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四处碰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离开长安时写下了一首诗《行路难》,最后一句是——

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师:这是他第一次进京。42岁时他第二次进长安,这次是“奉诏入朝”,当然是很高兴的,因为是唐玄宗召他进京,因此,他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但他进京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充当为唐玄宗装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因此,他失望了。最后李白由于受到排挤,被“赐金放还”。第二次离开长安后,他也写了一首诗《蜀道难》,最后一句是——

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这是他第二次进京,理想再次破灭,不能施展抱负。而《将进酒》这首诗是他在第二次离京后八年后写的,那时李白大概50岁。那这悲就容易理解了,这悲就是——

生:抱负不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

师:对。李白悲的是壮志难酬,而现在青春不在了,美好的时光流逝了,头上已经满是银发。所以他悲从中来,而这种悲是慷慨生悲。首句从空间写,次句从时间写,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自然的伟大永恒和人类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师:大家看第二节。刚才说了悲从中来,壮志难酬,而且慨叹人生苦短。人生苦短怎么办?何不及时行乐?所以李白接着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么这个“必有用”说明这时他没有被重用。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李白得意了吗?

生:没有。从他的经历就可以看出。

师:那么这个“欢”是什么样的“欢”?

生:这“欢”是借酒浇愁的“欢”,是暂时的“欢”。

师:李白的情感是这样变化的:由“悲”转向“欢”(板书后小结)。

师:我们品尝了酒的上半部分。接下来我们来品尝剩下的半坛酒。男同学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读第二小节,全班同学读第三小节。

(生按老师的要求齐读)

师:读得不错。“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是劝酒。“将进酒”其实是劝酒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后面是冒号说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劝酒辞。

师:我们着重看看这劝酒辞。“钟鼓馔玉不足贵”,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陆续发表意见)

师:“钟鼓馔玉”是什么意思?

生: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师:这代表哪类人?

生:权贵们。

师:谁来说说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蔑视权贵。

师:说得很好。蔑视权贵,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是李白。课前说了,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更何况这些大官们?李白的狂傲不羁大家是知道的.,有很多故事都是说李白玩弄权贵于股掌的。诸如让高力士脱靴、叫杨贵妃研墨等,这就是“钟鼓馔玉不足贵”。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大家能否列举古代的一些“圣贤”?

生:孔子、孟子、贾谊……

师:这些人都很寂寞,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怀才不遇。

师:没错,也就是说,至高至上如孔子、孟子他们都得不到重用,洪钟毁弃,自己从中也得到某些慰藉。李白是看清了统治者的本质的,不重用人才。所以李白是“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什么不愿醒?

生:因为他憎恨世事,对现实不满。所以李白只好逃到酒乡里去,不满现实,喝醉不愿醒来。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看“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句。那么多古代圣贤中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陈王呢?陈王是谁?

生:曹植。

师:为何只是列举了一个曹植呢?

生:因为曹植很有才华,而且好喝酒。

师:小学我们学过曹植的《七步诗》,“煮豆——

生:(接着齐背)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师:曹植很有才能,但是他——

生:受到他哥哥的迫害,同样怀才不遇。

师:因此李白在这里列举曹植是自比自况,曹植也和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大家知道曹植才高八斗,那么有才能的人同样受到迫害,同样的怀才不遇,同样的壮志难酬。第三小节在情感上是——

生:愤慨

师:对。作者是“愤激”的(板书)。那这种情感发展到后来是怎样的?我们看最后一节。

师:在这最后一节里,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李白是什么的样子?

生:喝醉了。

师:对。他在这时发出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呼叫。可见李白此时的情感达到“狂傲”(板书)的地步。那么这“狂”其实就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集中体现。李白此时是发狂吟了。(板书连线)这是这首诗的情感:先是悲,然后是欢,继之是愤,随后是狂。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诗情跌宕多姿。诗的最后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吟。那这“愁”为什么是“万古愁”?(生默然)

师:因为这“愁”不只是古代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万古”使得这“愁”的内涵显得更加深广。(师小结)

师:整坛美酒同学们已经喝完了。同学们现在有没有醉意?怎样的醉呢?

生:是沉醉,是陶醉,陶醉在诗意当中。

师:既然大家“醉”了,下面趁着这醉意进入第三个环节:诵读(板书)。这诵读就是古人说的吟诵。吟诵就是根据诗的情感来吟诵。下面同学们来吟诵这首诗,吟诵时要注意节奏、重音、快慢、强弱,要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让几位同学诵读)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师:读得还算不错,但还没有达到诵读、吟诵的层次。注意要“披文而入情”,做到心与李白共鸣,思与李白共舞,身与李白共醉,要读得有“醉”意、“狂”味,也就是“吾将醉兮发狂吟”,下面我来试着吟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热烈鼓掌)

(师诵读讫,鼓励学生踊跃吟诵,学生一边诵读,师生一边共同点评)

师:最后同学们一起背诵这首诗。(下课)

[教学后记]

古诗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诵,古代文人墨客“情动而辞发”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读者就要“披文而入情”走进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诗的情感、气魄、层次、节奏等,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听出来的,品味出来的。这节课,我用朗诵贯穿始终,我打破一开始就由教师激情范读的模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朗读”,待读准、读顺、读懂后,再“品读”,赏析诗歌内容,最后“诵读”,水到渠成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声情并茂地加以吟诵。整节课,力图使学生沉浸在高雅的审美愉悦当中,受到美的教育、熏陶,认识汉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热爱母语。

由于学生基础原因,又是借班上课,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默契不够,影响了教学流程的通畅,一开头的引课嫌略长,可压缩些时间用于最后一个环节“诵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狂吟”诵此诗。

【篇三】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所从来: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3.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译。

(三)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2.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 美,你看 。”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3.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4.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总结: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2)有人说陶渊明的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2.拓展延伸,深化课堂

学生联系现在的生活现实,谈谈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老师适时补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数据资料,让学生体会和平安定的生活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

六、小结作业

作业:背诵全文。

七、板书设计

【篇四】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走近老王(投影画像)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

二、认识老王:

生速读课文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没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1、老王是苦人。学生迅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多媒体展示)

⑴生活艰苦。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一辈子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板书:生活上--条件艰苦)

⑵精神凄苦。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

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

2、老王是善人。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可以说,老王是个不折不扣的苦人--贫穷卑微,是社会中的弱者,他是不幸的,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确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于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同情和关心。但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纯朴,关心人,讲仁义,他需要钱,但他更重感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

板书

生活――艰苦

苦 关爱

老 精神――凄苦

善 老实厚道 尊重

三、品味老王:

师: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有些事一带而过,有些事却要具体写详细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详写”和“略写”?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要详写。课文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老王的哪件事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

2、学生听读,并思考: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外貌、行动)这两种手法课文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3、小组交流体会。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A、对老王的形神描写语句进行分析及“镶嵌”、“强笑”“攥”“直僵僵”等主要字词的理解;B、体现作者感情的字词)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善待老王:

1、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表现如何?学生谈谈对我们一家的看法。

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说明我们一家也是善良的。(投影)

教师小结:大家的理解都很好。作者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所以她才会用一颗善良关爱之心去对待老王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常说,理解是相互的,善良也是相互的。你宽容、慈爱,你才能体会到别人的宽容和慈爱,才会用平等的、尊重的目光,去对待你周围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2、师: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

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而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 愧怍。

五、关注老王:

师:老王生前,杨绛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但她仍感到自己对老王关爱不够,深感愧怍。而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的老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多媒体展示弱势群体图片)

说话训练:任选一张照片准备两分钟发言,角度自选。

教师总结:在这个世界,人只有身份不同,谋生方式不同,但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并且在一些普通人的身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因此人只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之分,而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社会需要爱,社会呼唤爱,我们要尽可能关心周围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不幸遭遇的人和处境艰难的人。我们应当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多媒体展示)

六、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感受生活。

七、课外练笔:请赶快拿起你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吧!

高中语文《老王》作者简介

杨绛(197月17日-5月25日), 钱钟书夫人,本名 杨季康,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 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 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 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 吉尔・布拉斯》等。

【篇五】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因声求气,诵读全诗。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篇六】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课堂实录

是顺应国家新课程改革之潮流应运而生的一支生力军!短短一年来,在广大作者和用户的支持下,本站以面向广大教师提供新课程网络教育精品资源服务为宗旨,旗下三大网站已初步形成规模——

初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鄂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目前,初中站已经为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三大主流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提供了相关的配套资源,并在不断地更新中。

高中站——全面提供新课标高中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粤教版、鲁教版等主流教材的相关教案、练习、论文、精讲、教参等系列资源。所有练习均附有详尽答案。相关资源正在不断更新之中。

课件站——全面提供新课标初中、高中主流版本教材的配套PPT精美课件。“非凡课件”是专门为初中站和高中站收费会员提供免费课件下载的专业网站。下载精美PPT课件所需的点数是免费赠送,永久有效,绝不作废。

——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师:先由诗与酒的关系引出:生死之交一碗酒哇;劝酒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作者今天要劝朋友喝酒了.

(师朗诵,很有感染力.)

师: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情感?

生:怀才不遇.

生:愤慨.

师:让我们进入诗歌体会情感.这里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激起共鸣,二是要找出情感语言,三是要找出意象语言.大家看诗歌的前四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悲.

师:看到这四句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生:我感到时光的流逝.

师:这里用了比兴的手法.君不见用了两次呼告强调悲.大家运用想象来理解很好.

(生齐读前四句)

师:读人生得意......会须一饮三百杯.

师:情感语言是什么?

生:欢,乐.

师:从拿几个字可以看出暂且为乐的情感?

生:且.

师:如果背诵这几句采用什么方法?划成三节来背.哪一句难背?是不是烹羊宰牛且为乐?大家可以想象着杀牛羊上桌的美味来背.

师:看下片怎样劝酒?语气要亲切,岑夫子丹丘生都要连读.在谁家喝酒?

生:在丹丘生家.

师既然如此,李白就是反客为主,显出豪放狂达之意.(板书:狂)

(文字显示: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鳕.)

师:情感字眼是什么?

生:寂寞,欢鳕.

师:皆寂寞仅指权贵吗?

生:还有李白.

师:他只愿意长醉吗?只有饮者才留其名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情感?

生:愤

(师板书:愤)

师:仔细体会愤的情感.(生齐读钟鼓馔玉何足贵......)

师:这里的背诵思路是藐视权贵----皆寂寞----陈王的例子.

师:劝酒辞完了吗?

(多媒体文字画面:李白将进酒图)

师:指着画面引导学生看图背诵(看图成诵方法的学习)

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为什么是万古愁?

生:因为是古来圣贤.

(:屈原,孔子,韩愈...我们看,李白端起酒杯,怀着古来圣贤都有的愁思.这里万古愁也写出了另外一点是什么?

师:他愁思的深长.

(师板书:愁)

师:我们现在来总体把握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悲人生易逝

欢怀才不遇

狂蔑视权贵

师:回顾诗歌的情感,端起李白人生易逝,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情感.

师:回到局部进行探究思考: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回.为什么要选择黄河这个意象呢?因为它离丹丘生家最近.

2:与酒有渊源的文人很多,李白为什么独选择了陈思王曹植的例子?

生:因为天下才十斗,他独自占八斗.

3,哪一句激励世人奋发向上,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尘而依然大放光彩?

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何等自信!

师:我们归纳诗歌的写作手法

1,风格特点豪放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3,表现方式比兴时空结合夸张呼告用典

4,语言特点七言为主

师: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了解背景品味诗歌......

师:我们来解读什么是愁.

总体评价:一个字---实.课堂的总体设计紧紧扣住文章的内容;以传授学习诗歌的方法,传授背诵诗歌的方法为主线,当堂学生基本能够背诵.对内容的解读扣住诗歌的感情线索,确实是抓住了诗歌学习的内核.

建议:对内容和思想的解读再深刻些,在深度上进一步挖掘.

咬文嚼字

师: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师:朱光潜,是……

(文字:教学目标领会“咬文嚼字”的实质;学会“咬文嚼字”的方法。)

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

师:调整情感。

生:意义的确立和控制。

生:一个字也不能放松,谨严的精神。

师:要有什么态度?(板书:态度----严)实质是调整思想情感(板书:实质----调)

师:作者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师生讨论五个例子)

师:角度一样吗?

(师对比范读,体会由于句式不同而表达效果也不同的情况。“你是(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然后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有调整句式,增减字数,品味谴词,生发联想。)

文字:

例子一郭沫若改台词(调整句式)

例子二王若虚改李广射虎(增减字数)

例子三韩愈推敲(品味谴词)

例子四苏轼“小团月”诗(生发联想)

例子五套版反应

师:让我们对推敲进行“推敲”。

文字: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为言。

师:有认为“推”好,有人认为“敲”好。由此分成“推派”和“敲派”两派。“推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敲派”的同学请大声的喊一下。(学生喊)。现在两组分别推荐两个同学到台上表演,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敲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诗歌讲究意境,“敲”字显的有意境,有艺术。)

(“推派”两个同学表演,然后解释:之所以用“推”字是有道理的。大家看诗句,“闲居无人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些词句都什么人很少,几乎就没有人,可能是僧人独自从寺中走出,又回去,自然应该是轻轻的推开自己走的时候虚掩的门,这更能显出孤寂的“幽居”之意。)

师:结合原诗的意境看,谁赢了?(学生都说自己赢了)

师:双赢。

文字:课外拓展《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雾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师:空缺了一个什么字?

生:“一”字。因为前面说“孤根”,而且显出是早梅。

生:“连”字。与“万木冻欲折”形成前后对比,非常显眼。

生:“几”字。

生:“独”字。与“孤”字照应,与“深”字相对。

师:是“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师:大家看台下的与会老师,他们风尘仆仆来到我们这里。作为郑州的"主人,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请说一段欢迎辞,要感情真挚,表达得体。

生:我们与大家有缘分。佛家语,前生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大家让我们很感动,希望我们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老师们掌声雷动)

生:恁中俺也中。(掌声)

师:他们的发言简短而自信。

师:今天我与大家共同品味学习语言非常难忘。但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让我们品美好汉语,过美好人生!

总体评价:

整体设计比较紧凑.思路清晰:以关于“咬文嚼字”的名句导入----介绍作者朱光潜和学习目标----解题,对课文进行总体感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局部分析----对课文的例子进行推敲的练***--进行拓展练***--让学生结合现场的情况说欢迎辞.值得借鉴的是: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例子的不同的表现角度;2,课堂上诗的填字练习确实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展开了想象和思维,发言很有质量,使咬文嚼字”落到了实处,切实完成了教学的目标;3,课堂结尾学生的现场致欢迎辞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确实抓住了学生喜欢表现的天性,学生的发言都是比较得体的.台下的老师都为他们热烈鼓掌,可以说,台上台下浑然一体,实现了老师,学生,文本,观众四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很好.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1,老师让“推派”和“敲派”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的呼喊,不适合有一定内涵的高中生,有些浅了;2,关于推敲的推敲,学生的发言并没有什么新意,他们说的话基本上课文中的原话.因为课文中对这个典故的分析已经非常到位,学生在见解上基本不可能有新的突破,所以这个环节有些多余.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语文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但瑕不掩瑜,它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应该肯定的。

【篇七】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优秀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 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 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 题以积极的内容。

课文分析

诗句点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体现作者感情的字眼是什么?

作者悲的是什么?

人生易逝、生命短暂、青春不再

作者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悲情?

比兴、夸张(空间、时间)、比喻悲诗句点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支撑他痛饮狂歌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自信体现作者感情的字眼?

这种欢乐能长久吗?

且为乐:暂且作乐悲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感?

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诗句点读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作者的感情至此有了什么变化?悲欢狂诗句点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那么多的贤者作者为什么单举曹植?

曹植才高八斗,却不被重用,与作者遭遇相似。

这一部分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集中体现作者愤激之情的是哪一句?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基调、主旨句)悲欢狂愤

诗句点读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作者销的是万古愁呢?

代所有圣贤者销愁,表现了

愁思的悠长深广。悲欢狂愤愁悲欢狂愤愁豪 放人生易逝

蔑视权贵

怀才不遇

一、“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内容和表现手法

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杜甫曾说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你对李白的“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内容上:同:都表现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

由的追求。 “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的来说前者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愤

激中略见低沉。

表现形式上不同:后者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前者委婉,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月下独酌襄阳歌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前2句从空间夸张,写黄河的气势不可挡,又不可回。后2句从时间夸张,悲叹人生短促。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诗人政治不得意,朋友相聚乃是人生快事。此6句貌似消极,实是从侧面透露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精神。

(悲:景象悲壮------人生悲凉:境界阔大,气势宏伟)

(欢:人生得意---痛饮高歌:洒脱自信,豪气冲天)

3.李白与元丹丘是知交好友,反客为主劝酒,说明李白的狂 放不羁,洒脱狂傲的性格。同时,短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5.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诗人借古人的寂寞来表现自己的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表现李白鄙弃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也表现他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和厌弃。

7.以名贵的“五花马”与”千金裘”换美酒,以”呼儿”和”与尔”的大口气将宾作主,浪漫主义色彩极浓,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万古愁”与首句’悲白发”呼应。

(愤:个人蔑视------深广忧愤:豪情万丈,悲壮不伤)

(狂:贵物换酒-------同消古愁:狂傲不羁,慷慨坦率)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gaozhong/11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