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校建立的分校到底好不好

更新时间:2018-03-08 来源:学习方法指导 点击:

【www.slgbzc.com--学习方法指导】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分校建立的分校到底好不好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     各位老师、家长,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教育界的现象——近几年,很多名校都在各地开设了自己的分校。     这不,最近又传出了人大附中将入驻杭州余杭区开办分校的消息。据了解,这所新学校预计开设138个班,包括幼小初高等各学段,并且从2018年就正式开始招生办学啦。     一时间,不少家长的朋友圈炸开了锅。要知道,近些年来在各种中国高中排行榜上,人大附中多次荣登榜首,“全国最牛中学”的地位几乎是无可撼动,这块“闪瞎眼”的金字招牌要挂在浙江,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除了人大附中以外,华东师大附中、北京外国语大学附中、河北衡水中学等十余所名校在近几年时间里也纷纷开办分校。     这到底是咋回事?名校为啥扎堆开办分校?分校的教学资源能与主校相媲美吗?作为老师、家长,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如果家门口就读名校分校的愿望能达成的话,您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就读这些学校么?

            名校搞“连锁”,竟然扎堆办分校!     安徽:河北衡水中学分校将落户合肥北城,教学楼将有9座、食堂可容纳万人!     据合肥晚报7月30日消息,河北衡水中学将落户合肥,新校址选在了长丰北城,明年5月份,衡水中学长丰北城学校将竣工,9月份正式向全省招生,预计每年初中招1000余人,高中招2000余人,三年之后招满一万人。     据投资人介绍,衡中安徽学校明年9月开学后,将对学生采取“全封闭管理+素质教育”的模式,学生爱好什么学什么。除了均衡的学科安排,还会提供90多种课外兴趣课程供学生选择,包括体育、舞蹈、美术、钢琴、书法等。     据证实,新校800多人的教师及管理团队皆从河北省衡水中学总部直接派遣过来,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将与衡中看齐,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     浙江:6年里人大附中等10余所名校在此开办分校,涵盖小初高各学段     在浙江,开设分校的国内知名中小学远不止人大附中一所。近6年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杭州外国语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等十余所名校的分校逐渐在浙江开办。

       (名校的分校在浙江省的分布状况/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那这些“名校分校”的办学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从开办时间看,大多在2011年后挂牌成立     Ø这些学校大都在2011年后挂牌成立,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     Ø学校大多已投入使用。但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华东师大附属杭州学校、北外附属杭州外国语学校、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等学校尚未建成,要再过两年才能运作。     从办学形式看,“牵手本土学校”与“新学校建设”兼备     Ø一种是浙江本土学校与名校牵手,挂牌成立附属学校。比如,杭州勇进中学引进北师大办学模式,打造“北师大杭州附属中学”     Ø另一种是引进名校的品牌、管理模式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当地建设新学校(人大附中杭州学校)。此外,还有2013年就投入使用的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今年9月将开学的杭州福山外国语小学等。     从办学性质看,民办与公办都有     Ø本身是民办性质的名校,开设的分号基本是民办。像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在杭州和宁波的3家分号,均为民办学校。     Ø本身是公办性质的名校,其分号也大都是公办。如拱墅区教育局携手公办名校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开办的杭州福山外国语小学,就是公办性质。     从办学规模看,名校在浙江的分号都是重量级的     Ø名校在浙江的分号都是重量级的,甚至向航母级迈进,涵盖了小初高等各学段。比如:最早露面的北师大杭州附属中学,面积接近70亩,设计规模45个班,一亮相就是杭城内最大的公办初中。     上海:顾村世外、青浦复附……名校分校开到家门口!     事实上,人大附中在外地开办分校并不是头一遭。     据新民晚报2015年底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分校”已落户奉贤区,并拟定在2018年9月1日正式开学,面向全市招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奉贤区学生。     不过,名校在上海开办的分校可不止这一所。不少上海网友调侃称:名校分校全开到家门口来了!     北京:名校开办分校以均衡区域教育发展,近200所学校齐“开张”!     近几年,北京推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05年启动名校办分校试点工作,2012年正式启动“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据北京晨报2014年9月报道,“去年上半年,市教委调整中小学布局,通过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名校办分校等多种形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北京新教育地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市范围内跨区办分校达120余所。     从北京市名校办分校的区域特点来看,跨区办学的优质校多集中在东城、西城和海淀三个区,而朝阳、丰台和石景山区优质校多立足本区办分校。     初衷:     引进名校教育理念,打造高端教育品牌     “目前的名校办分校,多多少少都带有地方政府‘主导’的因素,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动、大力支持的结果,表现出‘政策明确、反应迅速、运行快捷、宣传紧跟’等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分校就纷纷‘挂牌’。”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颍惠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教育部支持鼓励各地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名校资源输出,从根本上还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发展名校集团     对名校来说,分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可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并有助于打造名校集团。通过这种形式,政府加大了对薄弱校和郊区县教育经费投入,缩短了薄弱校的建校周期,使名校和分校的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提高。     而名校及分校在发展理念、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合作的加强,也会使分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并且能让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老师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通过教育理念与教师队伍的引进,缩小校际间教育差距     名校分校带来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队伍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河北衡水中学合肥学校为例,新校800多人的教师及管理团队皆从河北省衡水中学总部直接派遣过来,教学理念、风格及水平,将与衡中看齐。     又比如,北师大近年在国内合作办学成立的学校,多数口碑不错。从2009年开始,北师大开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通过每年一到两次的校长研训班,面向全国选拔优秀的校长,完成储备之后,将进入选拔视野的校长,委派到相对成型的附属学校挂职锻炼的方式,一对一进行培养。对不适合或者不应该在相关的岗位上待着的学校负责人、管理团队成员,建立退出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全新的、有益的尝试。     在压力和竞争下发展,本地的整体教育状况将变得更强!     新版名校的出现,对于本土名校来讲面临着巨大压力。     随着引进外来名校过多,本地教育面临着较大挑战。而这些学校未来是竞争对手,也是伙伴,更会促使当地整体的教育状况变得更强。在杭二中校长叶翠微看来,现在名校入驻浙江的很多,不仅注入了品牌,更带来了可持续融入新学校的教育团队。杭州教育有内在优势,同时也需要更多国际化的团队、课程和资源。     从整体来看,名校办分校引进了名校品牌,确实有利于改善或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而分校的开办也让不少家长满意。如目前正在建的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华东师大附属杭州学校、人大附中杭州学校等。从学校开办消息发布后的网友反应来看,名校效应显著。     2011年北师大杭州附属中学引进北师大办学模式。2014年教育局调查显示,北师大附属杭州中学初三的171名家长中除了3名家长对学校“满意”,其他都是“非常满意。”     分校真能续写名校辉煌吗?     名校办分校,家长们还有这几惑     名校办分校的最大好处是起点高、见效快;如果办得好,可以使优质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在短期内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然而不同的学校的发展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即使这样“全力打造”,就真的能续写名校辉煌吗?对这个问题,答案或许见仁见智,但是名校开办分校,下面这些方面的质疑声却真的不容忽视。     疑惑1:“分校的师资状况、教育管理团队等能和主校一样优质吗?     【困惑】分校师资、授课水平与总校是否一致?     孙越是山东济南的一个80后家长,在选择让孩子读名校的分校还是本地学校的问题上,她曾有过不少纠结。在她看来,“好学校不只是意味着老师教得好、学生成绩棒。我们新一代家长们对于孩子就读校园的环境,乃至同班学生的家庭背景,都是很在意的。”孙越说,名校的牌子固然硬,可是毕竟还在建设初期,分校师资、授课水平与总校是否一致,各种环境是不是适合孩子成长,她还并不确定,也不愿意让孩子冒这个险,最终她选择了让孩子就读本地名校。     【解决关键】合作中可能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资源输出是关键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薛二勇副教授指出,名校办分校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合作受制于管理体制、交流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     也有专家认为,名校与分校在合作中可能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优质学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最佳方式是什么?人大附中十几年‘帮扶’实践的结论是——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人大附中前校长刘彭芝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给人派一个组织打渔的领头人。从2003年开始,人大附中陆续向北京周边学校输送了几十名优秀干部,“多名特级教师、副校长、骨干教师都被我们主动‘交流’出去了,很多干部教师想不通,我多次在全校大会上讲:一所学校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小生命,蕴含在自己的校园内,大生命,则体现在整个教育事业中。”     疑惑2:复制名校模式,是否能真正适合当地学生的发展实际与需求?     【困惑】只是简单地复制和引进名校模式,未必真的能适合本地学生     2008年,黄冈中学与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合作办学签约,双方决定在北京华侨城创办黄冈中学分校。但进京之后,老师们很快就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在黄冈,老教师龚霞玲教了几十年书,没想到在北京,连拿出课本这种事都要提醒学生。“不提醒,上课后有些孩子就手忙脚乱地不知干什么。”     多年来,黄冈中学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八字诀:“先学后教、精讲拓展”。     一开始,黄冈中学副校长兼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校长徐超想将这种教学模式照搬到北京“黄冈”的教学中,但仅实践了一个月,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跟不上趟儿。     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和全新的生源,徐超坦言,克服“水土不服”才是黄冈进京必须正视的挑战!     【解决关键】认识双方之间的差异,才能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2014年,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十一学校与新疆克拉玛依一中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希望的是,由十一学校提供品牌,输出管理模式和方法,输出课程体系以及教育教学价值观,希望克拉玛依当地的教师亲自把这个事情做成。”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秦建云说。     “如果当地教师做成了,而且是一所原本就在当地存在的学校,那么它自身的改变,意味着其学到了十一学校的精髓,留下了十一学校的‘基因’,这才能算成功。我们希望当地原有的学校自身发生改变,而不希望又办成一所新的十一学校。”秦建云说。     要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只有揭示不同生源学校的有效管理、有效教学途径,揭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环境下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推出特色学校,推出优秀校长和教师,扩大骨干示范队伍,提升教育者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过程性的监督考评,科学地认识双方之间的差异,才能实现名校和分校的协调、持续发展。     疑惑3:“引入名校,会不会反而加剧当地应试教育之争?”     【困惑】争上名校,会不会使当地的应试教育之风更烈?     “现在很多名校举办分校,一招生就是成百上千人的规模。之所以能有这么大招生量,一方面是这些超级学校或名校盛名在外,家长学生慕名而来;二是地方政府给名校所办分校诸多政策优势,如在招生、收费上拥有当地其他传统公办校或民办校不具备的优势。”有专家这样介绍,“这些名校举办的分校为尽快站稳脚跟,常常把母体校成就为超级学校或名校的做法移植过来。这样一来,引入名校并没有为当地带来真正优质的资源,反而加剧当地的择校、应试竞争,高中阶段引入超级中学更是如此。这便很可能破坏地方教育生态,而非改善地方教育品质,高中阶段引入超级中学更是如此。”     一些家长也有着这样的担心。     【解决关键】认识双方之间的差异,才能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引入名校办分校时,做好统筹工作:     (1)对名校进行遴选,选择那些具有先进办学理念而不只是围绕升学率办学的学校。     (2)坚持规范办学,让引进的名校分校与其他本地学校享有一样的政策。     (3)在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品质方面,地方政府需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改革,给所有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只负责保障投入和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     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形成教育发展新秩序的过程中,优质名校资源输出所体现的开放性,不仅是一种提升薄弱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焕发由内而外的生命力、壮大自身的强力驱动。而对资源输入校来讲,赢得的不仅仅是理念、名师、机会,更是对自身精神的唤醒而焕发新生的契机!     地方政府发展当地教育,增加当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关键在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而不能靠“以教养教”增加受教育者的负担。地方政府必须从当地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当地教育良好生态出发,制定科学的教育战略发展规划。如此,这种促进教育发展、焕发教育活力的契机才不会转化为危机!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uexifangfa/2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