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材”: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等19则

更新时间:2016-05-09 来源:小学数学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数学】

钟启泉在《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1期上撰文说,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就是探讨如何优化教材,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优化教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尺。在过去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沦为教书匠和教科书的奴隶,根本谈不上对教材的优化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为每个教师开辟了解放思想、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天地。教师应当积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成长为教材的生产者和主人。理解和尊重儿童是优化教材的前提条件,教师如何处置教材是区分新、旧教学思想的分水岭,侧重教材功能侧面的动态界定有助于拓宽优化教材的思路,而基于儿童差异是“优化教材”的策略。 
   
  教材不是一个筐,别啥都往里扔 
   
  国内有网站曾发起支持“周易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活动,虽然暂时失败,但该活动倡议内容中的一条“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将周易等传统文化列入义务教育内容”却被广泛关注。有专家签名力顶。 
  当前出现了个坏毛病:保护传统文化,要么言必“申遗”。要么行必“从娃娃抓起”。而从娃娃抓起的表现就是传统文化进教材,于是出现“中医药知识进中小学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专利知识进教材”等。 
  笔者想奉劝一些人。别再拿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材炒作传统文化或别的事情了。义务教育目的只有一个,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原则也只有一个,围绕怎么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而非承担其他义务。 
  不管是中医、京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抑或是现在有人鼓吹的周易,进入教材都不是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是否需要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社会的某种需要,甚至是某些人炒作的需要。 
  (摘自《华商报》王攀) 
   
  英国学者称“天才”儿童有六大特征 
   
  家长们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着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天才”儿童会是有以下一些特征的孩子。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特征二,年轻的大亨。一些孩子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人。特征三,刨根问底者。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美国航空与航天局的宇航员。特征四,设计师。这类孩子总能用积木搭出不同的建筑,具有设计天赋。特征五,故事讲述者。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想像力丰富。他们很可能是一个出色的梦幻小说作者。特征六,演讲者。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很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楚天都市报》) 
   
  今年起上海所有小学均要设立学习准备期 
   
  今年起全上海市的小学都将设立学习准备期。帮助小一新生“心理断奶”。记者在市“小学学习准备期”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上了解到,去年秋新学期起,全市50所小学已试点开设了2~4周的学习准备期,今年起,学习准备期将推广到全市小学。 
  学习准备期的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两方面。学科课程放慢教学进度,着重培养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相应学习内容;综合活动重点围绕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师生情感交流三个方面,设置为期4周的内容。 
  试点开设学习准备期一个月来。沪上不少学校都制订了特色课程内容,帮孩子在轻松玩乐中适应小学生活。 
  (《新民晚报》) 
   
  让孩子变笨的九种坏习惯 
   
  1 长期饱食 2 轻视早餐 3 甜食过量 4 睡眠不足 5 少言寡语 6 空气污浊 7 蒙头睡觉 8 不愿动脑 9 带瘸用脑 (《新晨报》) 
   
  反思“全面发展”的方针 
   
  长期以来,我们以“全面发展”作为指导学校教育的工作方针,它在现实中往往走偏为“平均发展”,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倾向于塑造整齐划一的“标准件”不同,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的活力和创造性上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主性、主动性,这有赖于个性的充分发展。从教育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新的教育方针可改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 
  教育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1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