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年级小学生养成好习惯?

更新时间:2017-12-19 来源:小学语文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语文】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其实,他们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极小,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事实证明,好习惯比好分数更重要!而良好的习惯要有一个养成、教育及训练的过程,老师在这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家长也要积极的参与进来。      习惯培养之一:让孩子懂得同学之间需要友爱互助。现在的孩子集著多宠爱于一身,到了学校,反映出的自私、任性十分明显,进入小学后,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比如同学走路时不小心碰他一下,有的会马上告诉老师,说别人打他,有的则回家会告诉父母有同学欺负他,还有的甚至马上还击,把事态扩大。当然其中不乏现在某些家长的不能吃亏鼓励反击的助威。 因此,当新生一入学,我便注意营造一种“我们现在是个大家庭”、“大家都是班级小主人” 的氛围,让小朋友知道大家要在一起生活六年时间,所以大家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长大后会 有一份十分珍贵的友谊。平时不小心碰到撞到谁了,要马上道歉,因为“一声对不起会消了心中气”,被撞的人也不要太计较,说声“没关系”,大家还是好朋友;有孩子忘带文具了,边上小朋友借给他了,马上及时表扬,有时还师生、生生同演借文具、还文具的礼貌对话,让孩子在简单的活动中受到教育;有同学身体不舒服了,让另一个孩子陪同去医务室,有同学呕吐了,帮他一起清理垃圾,并顺势教育孩子有爱心,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今天身体不舒服的是你,是不是很需要人帮忙?”孩子从中懂得了从小就要关爱别人、感激别人。小事,老师多给予重视,让孩子分清是非,从小与人友好地相处。      习惯培养之二:教育孩子学会倾听。课堂教学时,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时常开小差、出神或做小动作,甚至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题他想说就说;老师指名学生回答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也有的要回答时手举得高高,可老师没请到他回答后,就不再听别人的回答……因为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而且经常会出现没请到后就无精打采甚至埋怨,回去还会告状说“老师总是不叫我”。老师在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 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告诉他们学会倾听,是尊重同学的表现,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倾听对学习会大有帮助。为此我还编了一首儿歌来经常提醒他 们:“要发言先举手,同学回答手放下,端端正正仔细听”,平时上发现做得好的同学马上进行肯定和表扬。提醒他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 能力。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比如有的孩子只听老师讲的,我就告诉他 们,听老师讲和听同学答一样重要,如果同学说得对,你就可以学到知识,如果同学答错,你可 以从中吸取教训,并再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我经常刻意表扬几个听得认真的同学,树立榜样, 孩子的从众、模仿心理重,很容易跟上。 有时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复述同学的意见或答案,判断同学的见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是一种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有意识的去 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还要坚持,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活动。新课程标准 下的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在培养学生表达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应多加强学生“听”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倾听”,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倾 听”这把求知的金钥匙!      习惯培养之三: 让孩子学会和好书交朋友。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所以不能在一、二年级的时间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只看得多少分数,重要的是孩子要打下良好的语言、阅读基础。这对他今后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 平十分有帮助。总之,抓住身边点点滴滴的 因为孩子辨别能力差,推荐好书也是我们老师、家长的职责余时间。当然,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课间午后鼓励孩子读书,也可减少低年级孩子无所事事追跑打闹而造成危险事故。老师可多表扬几个爱读书的小朋友,让他们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向大家介绍;课堂上孩子回答问题有课外知识,大力表扬后故意问从哪儿知道的,从而让其他当学生也明白看书的重要性,当然一开始可能只是 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了兴趣之后,学生觉得读书不再是一种苦事、累事,而是一种乐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兴趣能减少疲劳,增加努力……" 通过设计一些趣味问题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不仅增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从而又让他们自然加入到读书队伍中来。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为他们今后在成长和学习中提供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要让学生把读书放在重要位置,让孩子从小和好书交朋友。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2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