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材一例题排版

更新时间:2016-05-08 来源:小学数学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数学】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的例1,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课本是这么排版的: 
  例1 把0.005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05米=5毫米 
  0.05米=50毫米 
  0.5米=500毫米 
  5米=5000毫米 
  看到这道题的排版,不禁想起儿时学的江苏民歌《紫竹调》,其中有一句歌词是:“箫儿对准口,口儿对准箫。”普乐老师说,如果箫放在衣橱顶上,当然要先取下箫,让箫对准口,而不是让口到衣橱顶上去对准箫。上述四个等式给人的感觉就是箫不动,却让口去对箫。 
  因为从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来看,移动的应是小数点,而课本中的排版方式,小数点都在同一纵线上,其相对静止的位置关系容易误导学生把同一纵线上的三个小数点当成了参照物,而把“5”当成了移动的主体。 
  在教学时,我作了如下改动: 
  0.005米=5毫米 
  0.05米=50毫米 
  0.5米=500毫米 
   5米=5000毫米 
  从外表看,这种新的排列似乎参差不齐,但是具有两大优点。第一,“5”和“米”上下行之间相对静止的位置关系,让人自然而然地把它们当成参照物,而小数点由于不在同一纵线上,其左右移动时的“动感”就更明显。于是,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小数点这“箫”是如何一步一步地移动,从而实现“箫儿对准口”的。第二,等号对齐之后,等号两边的上下对照就很容易进行了,也更容易观察到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改动,却能把文字外在形式的对齐转化为思维内在规律的对齐,把复杂的数学道理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凸显出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有科学性,使学生的理解、思考变得更容易些,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与突破教学难点。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1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