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灵活处理小学数学教材

更新时间:2016-05-09 来源:小学数学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数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补充、重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进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从而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为学生建构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调整教材——促进建构
  [教材展示]
  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2册“比例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3.5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设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我的处理]
  解:设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为x千米。
  3.5厘米=0.000035千米
  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我的理由]
  学生已具备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基础,我对教材的处理就是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x的单位与问题的单位一致,这与以往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致,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虽然3.5厘米=0.000035千米这一转化过程有点难度,但只要在上课前稍微铺垫一下,学生还是很容易掌握的。而教材的解法侧重于从已知条件入手,设x的单位为厘米,目的是让实际距离与已知的图上距离的单位一致,这样就避开了3.5厘米=0.000035千米这一转化过程,有一定好处。但这样的解法与已有的熟练的方程解法产生冲突,学生在用教材提倡的方法解答时,总是把x的单位写成千米。连续任教小学毕业班八年,每年在这个时候总是有一大批学生做错,花了很大的力气去讲解,还是有一些中下学生不能掌握。而今年采用新的方法,做错的学生却几乎没有。
  [反思]
  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用迁移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一些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教材内容更加适合学生。
  二、改造教材——促进统一
  [教材展示]
  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113页例3:
  [我的处理]
  “1”
  五月份用水:|——|——|——|——|——|——|——|——|
  五月份用水?吨
  六月份用水:|——|——|——|——|——|——|——|……|
  210吨
  [我的理由]
  教材中例1、例2、例4的线段图有一个隐藏着的共同规则: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般就只画一条线段图;如果是部分与部分关系的,一般要画两条线段图。例2中的五月份与六月份也属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而教材却只画了一条线段图,这与教材的整体安排不相统一,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让学生觉得捉摸不透。而经过处理后,例3的线段图与其他三个线段图就统一起来,这对学生以后的解题及读线段图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反思]
  教材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滞后、不妥的一面。因此教师绝不能生搬硬套,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主动驾驭教材,合理改造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以利于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三、补充教材——促进丰富
  [教材展示]
  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12册50页例2、例3:
  教材只展示了整数比、小数与整数比、分数比三种比的化简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经我补充后的例题涉及整数比、小数与整数比、分数比、分数与小数的比、量与量的比、式与式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通过例题的展示使学生掌握不同形式比的化简方法与结果的表示方法,可以说较好地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反思]
  数学教材是通用的、共性的,同时又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也不能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它存在着许多学生“看不见”的空洞和留白,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备课时,教师应反复研究教材,适当增补教学内容,把这些深藏不露的空白之处挖掘出来,使教材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更趋合理。
  四、重组教材——促进和谐
  [教材展示]
  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11册40页第3、4两题:
  3.填空。
  [我的处理]
  练习:先观察每组数据的特点,再求出它们的倒数,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
  [我的理由]
  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求倒数的方法,形成技能,但没有重视学生数学思维层面的培养。而我设计的表格对原有习题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真分数、带分数、假分数和整数倒数特点的认识。这样重组,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方便。学生容易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反思]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但忽视了对教材习题的研究,有时仅仅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对习题的取舍以及与其他教学过程的融合,使得习题功能弱化。因此,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实际和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部分习题及知识块进行重新组合,活化教材的认知体系,使课堂教学“低耗高效”。
  总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理性地看待数学教材,深入而充分地钻研其中的深刻内涵。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创造性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数学教材的功能,使数学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1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