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教版《数学》第九册教材编写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6-05-09 来源:小学数学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数学】

刚拿到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便迫不急待地认真研读了一下。教材中重视情境的创设,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让我耳目一新。或许是用惯了老教材,对于新教材的新变化笔者在欣喜之余,不免有所担忧。 
   
  一、 内容编排上,理论知识不系统 
   
  一册书就有十一个单元。有些两、三节课时为一单元,有些是四、五课时为一单元。感觉知识点太散,跳跃性太强,系统性差。如将小数乘法、除法各分为两部分教学:第七单元小数乘、除法(一),教学小数乘整数和小数除整数;第九单元小数乘、除法(二),教学小数乘小数和一个数除小数。这样编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给人的感觉是很零散,使学习内容少了连续性,知识间很严密的联系被人为地打散了。教学上,使学生不易掌握知识间的内部联系,不易形成知识网络。现在讲了“是什么”,“为什么”要隔一段时间再讲,刚刚到可以深入引导总结规律的时候嘎然而止,基本的训练错过了,这个体系就切断了,思维探究的精神就弱了。学生没能建立起正确的知识体系,理性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科学精神就难以形成。实际上,小数乘法、小数除法都各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串线、”“结网”,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二、 教学内容偏难 
   
  编者是想通过精简教学内容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学习更加吃力。这种做法就如原来是让学生先爬上梯子,再去摘果子,而现在是把梯子拿掉让学生直接去摘果子,学生够得到吗?如原来在学习小数乘、除法之后,各安排了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现删去,直接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应用到小数进行简便计算。我们知道,简便计算是建立在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之上,是计算的“高级阶段”。这就好比一个还没学会行走,就要快跑,其结果是要摔跤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有学生在计算乘、除与加减混合运算时不知道运算顺序,凡遇到可用运算定律的题目不管其是否能简便一律运用运算定律,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知识有它内在的联系,教材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增增减减的问题。 
  新教材知识面涉及广,一些题目题型开放,一些应用题条件隐蔽,干扰条件多,句子冗长,人为地增加了题目的难度,甚至有些内容不宜小学生学习。如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要用一一枚举法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一一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小学生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中等以下的学生根本就无从下手。 
   
  三、规律性的总结少了 
   
  没有理论性的东西,只有一些操作性的东西,好像是浮光掠影一样编写教材。比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三道例题后教材没有总结出计算法则,学生学习后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规律性。不总结规律学生的认识就不能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或许编者是想让学生自己总结,但我认为教材应给出计算法则,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材是《课程标准》实施的依据。一本好的教材,不应该是教材编写专家一厢情愿的事。广大教师才是课程的实施者。或许有人说“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但教材编者应考虑到大部分教师都是普通教师,他们需要那种拿来就用得上的教材,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教师只是少数,况且如果每堂课都需对教材开发,我们还要这教材干吗?因此,笔者认为教材编者应以专业的眼光,将课改目标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断完善教材。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1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