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说起

更新时间:2016-05-09 来源:小学数学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数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对于这句话,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按教材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他们对教材“一改到底”,少则改变情境,多则变换内容,甚至有些完全改头换面。叶老的话启发我们思考:学生学习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教师应怎样有效地使用教材?归根结底,还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才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那么,怎样才是有效地运用这个“例子”呢?我想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的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用好“例子”是前提 
   
  诚然,“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许多优秀教师和专家研读课标,结合实践,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情况、学科特点,经过反复修改以后完成的。教材的整体框架,例题的选择与编写,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文本的导引和练习的设置等无不凝聚着编者的苦心与智慧。换句话说,我们自己设计的“例子”真的能超越教材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呢? 
  1.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 
  用好教材就应明确教材内容的层次结构和重、难点及习题要求。教材中“循环小数”一课呈现了例7、例8的竖式计算式和引言,目的是让学生在求商时体会余数与商重复出现的关系,并比较、发现两个商的特点,建构循环小数的概念。教材重在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2.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联系师生的主要媒介。这就需要我们做智慧型的教师,灵活驾驭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元素,与教材产生共鸣,与学生产生共识,精心预设教学方案,发展课堂生成的空间。“循环小数”的例7呈现了多次重复出现余数和商的竖式与引言,而例8却呈现余数刚出现重复,商还没有重复的竖式和引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1÷3,从求商的过程中体验商的特点,观察发现余数重复1,商重复出现3,进而引发猜想:余数重复出现商就重复出现,所以商写不完。然后教师直接出示例8的竖式,让学生思考:课本中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么样?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效地建构知识。 
  3.落实教材的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学指南”,更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故应“以材定教”。教学“循环小数”时,要让学生在动手尝试、观察分析、猜想验证、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关于小数的知识结构,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会表示和判断循环小数。 
   
  二、用活“例子”是关键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学生学习数学并非学习教材,教师教数学也非只教教材,而应该是以教材为本,又能突破教材。那么,利用这个“例子”还能教什么?怎样用活“例子”呢?我想,教师在对教材本身进行系统的解读与解构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处理教材,活用教材。 
  1.从学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因为受篇幅、区域差别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整地呈现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找准教学起点,利用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易于理解、掌握。“循环小数”的教材只是从学科知识出发,让学生建构概念,其局限性无需阐述。所以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组图形,让学生猜一猜照这样画,后面的图形是什么,从而揭示规律,体会“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含义,指出这就是“循环现象”。接着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找一找,发现存在许多四季更替等循环的现象。这样的调整使得“难点前置”,为学生建构循环小数的概念铺桥设路。 
  2.从教材留白出发充实教材。 
  教材对问题的解释、数学方法的介绍等是不可能一一详尽的。例如,“循环小数”中对于表示法和读法这一内容的呈现,只是示范式地给予提示。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在教材的留白处充实教材。如有位教师教学循环小数的表示法、读法的做法就很有创意,不仅让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表示法和读法有了充分的体验,而且有效地拓展了数学知识的内涵。 
  表示法:若干年前,有个中国学生刘鹏特别喜欢学数学。在学习了小数除法之后,常常自己编题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循环小数”,回到家里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一伟大发现告诉了他的父亲,并递给了父亲一张纸条:1.1÷3=0.366……13÷6=2.166…… 9.4÷6=1.566……6.64÷33=0.201212……同时津津有味地给父亲讲解商的趣味性。父亲听着听着却泼给了他一盆冷水:“要是你能想出一个简单办法,让人们一看就明白,那多好啊!” 
  是啊!刘鹏开始认真地思考起来。他想数字重复出现,就好像我们上学一样,上学回家、上学回家……何不就在重复数字上写一个“回”字?于是他在上述小数中重复数字上写了一个“回”字,并将它寄到世界数学家大会,请他们鉴定。同学们,他的想法能批准吗?(不能,因为“回”是个中国字,外国小朋友根本不懂)你们说得很正确,数学家们也这么说。但小刘并不灰心,他想“回”字不懂,我干脆将回字的两方框变成两圆圈,这次总该行了吧!这次的改动引起了数学家们的争论,但一权威数学家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电脑开始出现了,电脑打文章出现错误时,其符号正是◎。循环小数这样美丽的数,用一个表示错误的符号去表示,破坏了数学的美。 
  同学们,你们猜猜小刘放弃了吗?(没有)经历了两次失败,刘鹏心里很窝火,他把自己接连失败的痛苦,全部发泄到了◎上,在圆圈里不停地画着圆圈,边画边说“上学、回家、上学、回家……”,已至将整个◎涂成了●。此时,他突然眼前一亮,用●表示循环小数多好呀!于是他第三次给世界数学家大会写信,数学家们被中国少年这种献身数学、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全票通过刘鹏的想法,并建议刘鹏同学:当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很多时,就只在首尾两数上打点,中间不点。 
  练习:将黑板上的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表示出来。 
  读法:同学们,循环小数该怎么读呢?你能像刘鹏那样编出读法,让别人一听,就知道你说的是循环小数吗? 
  ●学生尝试,教师指导,统一读法。 
  ●学生试读黑板上的几个循环小数。 
  ●师说循环小数,学生写。 
  ●学生将黑板上用简便写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改写成省略号形式表示。 
  总之,数学教学要凸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正确把握教材主旨,与教材对话,有机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使数学教学活动涌动着师生生命的灵性,闪耀着师生智慧的碰撞,焕发着课堂生命的活力!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1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