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17-11-04 来源:小学数学 点击:

【www.slgbzc.com--小学数学】

一,初步感知,认识线段      1、谈话引入,      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戏,开心吗?你们知道吗,这条好看的毛线不但好玩,还隐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学生兴趣。)      2、操作观察,并小结:      a、请小朋友拿出这条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条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知放松的线是弯的。)      b、大家把这条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板书:直的)      c、为什么它会变成直的?(把它拉紧了。)对,我们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感知线头的两端。)      d、生演示,师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领读两遍。)我们手掐住的线的两端就是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齐读端点两遍。      评析:数学中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牢固建立线段的直观形象: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从一根弯曲的毛线,通过拉的动作,变直了,学生通过操作,牢固的建立起了概念,只要是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就是一条线段。而且就在拉、拿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发现,不管我怎么拿,只要拉直了就是一条线段;同时也有学生发现,弯曲的毛线拉直后都能变长了,但是直直的毛线却是不可以的。学生都开心的叫起来了。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火花"得到了迸发。      3、体验感知,认识线段:      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a、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右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从哪儿到哪儿?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儿?      b、好,交换!请坐在右边的小朋友拉紧毛线,坐在左边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这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呢?      c、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儿的吗?      4,寻找身边的线段。      (1)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动手摸一摸每条边和端点,使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下面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看谁先找到!(可动手摸一摸)      评析:在学生对线段有一定认识后,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出发找线段,使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里,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它体现了数学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用于生活,相互依存。活动中,让学生凭借着对线段的初步认识,摸一摸、找一找、举例、判断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线段的认识。      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记住线段的样子了吗?你能告诉大家吗?好,下面老师就考考你。      5、练习:      (1)47页想想做做第一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理由呢?)与所处的方向位置无关。      (2)看来大家真的记住了线段的特点,那你能数出图形中的线段吗?      47页想想做做第三题,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填在()里。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二、尝试创造,学画线段      1、尝试画:小朋友数线条数得又对又快,说明线段已经成了大家的好朋友。那,表示线段的图形是怎样的呢?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画。(师画线段。)你能把这位好朋友的样子画下来吗?自己试一试,画一条线段,千万别画走了样。      2、交流画法。肯定不同画法,喜欢怎样画就怎样画,只要别走了样。(直的线。)      评析: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创造。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在学生了解线段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让学生在白纸上创造一条线段,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他们这种探索的热情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3、创造画:除了用尺可以画线段,请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线段吗?(提示:能利用你手边的一些物体吗?)请你用最喜欢的工具再画出一条线段,看谁画得又好又快!(巡视时要指出有的不行。)      评析:在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寻找、利用手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完成了线段模型的建构,整个过程教师始终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中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由浅入深,巩固新知      1、听说小朋友们会画线段了,豌豆先生急着要考考大家。      (1)47页想想做做第五题,下面有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画好后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引导:每两点其实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所以画线段两头不能超过端点。      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三个点,画了三条线段。      (2)47页想想做做第六题。给你四个点,五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呢?四人一小组,先猜一猜交流一下,再画一画验证一下。      评析:在这环节中,使给个学生得到了满足,思维敏捷的学生可以用活动过程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思维缓慢的学生则通过动手来得出结论,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幸福感、成就感。在练习环节中,循序渐进,逐层突破,从三个点到四个点,再到五个点,题目的难度在增加,但是有了一个个的铺垫,学生始终处于一个高兴奋的状态下完成每一项"任务"。      2、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折纸吗?下面我们要玩的这个折纸游戏可是要动脑筋的,想试试吗?(47页第四题。)      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纸,照老师的样子折一折,打开摸一摸,折痕就是一条线段。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你能折出最长的一条吗?你还能折出比原来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每次折好后摸一摸。)感知线段有长有短。      3、请同学当名画家,用线段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评析:教师设计了用今天我们学到的知识来做一幅美丽的图画的活动,让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内化知识,巩固了今天的所学--认识线段;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允许学生下位观赏,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美丽。就在这样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意义。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评析:课尾的小结,没有沿用一贯的"你有什么收获?"的总结方式,而是让学生把线段朋友介绍给爸妈听,一段人文化的语言,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介绍线段朋友的同时,深化了对线段特征的认识。再一次建立线段的表象。      当然这节课也留下了很多遗憾的地方:      1,如我引导学生从实物毛线中抽象出线段,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竟然后来学生说线段是毛茸茸的,真是哭笑不得.这个时候如果能用课件从毛线中抽象出线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概念.      2,再如,我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的时候,学生局限于找教室中的线段,这时候如果能用多媒体辅助一下,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      3,在指导学生画线段时,老师只是在黑板上示范,下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效果不好,最好是通过实物投影.      4,在折纸操作中,教师组织不严密。表现在:学生跟着老师对折,打开长方形纸,看一看,摸一摸第一条折痕,学生说出折痕就是线段后,就让学生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这时没有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折就长些。当要求"折出比原来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大多数学生都是对折再对折,教师没有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折法"从而引出折去长方形中一个角的折法。因此在组织操作教师要把学生能想到的各种可能性都先预想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才能有的放失。

本文来源:http://www.slgbzc.com/xiaoxuexuexifangfa/26241.html